3.2 我国创新能力建设面临的问题 9
3.3 高校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10
3.3.1 技术支持--科学技术创新的源头 11
3.3.2 人才培养--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资源的培育和储备 12
3.4 高校推动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可行性 12
3.4.1 高校功能的演变及定位 12
3.4.2 高校可以成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主力 13
3.4.3 高校成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的成功案例 14
4 高校服务社会的路径探析 15
4.1 社会服务职能的内涵 15
4.2 高校服务社会的路径分类 15
4.2.1 以高校为主导的服务路径 15
4.2.2 以市场配置的服务路径 16
4.2.3 以政府为引导的服务路径 16
4.3 高校服务社会的运行模式及策略 16
4.3.1 高校主导型运行模式及服务策略 16
4.3.2 市场配置型运行模式及服务策略 18
4.3.3 政府引导型运行模式及服务策略 19
4.4 政-产-学相结合的服务模式 20
5 校地合作研究院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2
5.1 校地合作研究院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22
5.1.1 校地合作研究院的定义 22
5.1.2 校地合作研究院的发展历程 22
5.2 校地合作研究院的理论基础 23
5.2.1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23
5.2.2 联合治理理论 24
5.2.3 三重螺旋模型 25
5.3 校地合作研究院中各角色的定位 26
5.3.1 高校母体角色及其作用 26
5.3.2 地方政府角色及其作用 27
5.3.3 研究院主体的角色及其作用 28
6 校地合作研究院的案例分析 29
6.1 南京理工大学常熟研究院功能定位 30
6.1.1 常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0
6.1.2 南京理工大学常熟研究院发展需求分析 31
6.2 南京理工大学常熟研究院的运营现状 32
6.3 南京理工大学常熟研究院存在的问题分析 33
7 高校服务社会的对策与建议 35
7.1 校地合作研究院发展的对策研究 35
7.2 高校服务社会的路径选择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