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2年,科学家Schubert 等通过采用自由基聚合的合成方法,得到了在侧链上有三联吡啶官能团 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26]。以此为出发点,利用金属配位键,成功的把不同的聚合物的嵌段“接枝”到了侧链上,如图1。4所示,开辟了一条新的聚合物接枝的途径。
图1。4接枝型金属-超分子聚合物的示意图
1。3热响应性聚合物
热响应性聚合物作为一类智能超分子材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其性能可以通过对超分子非共价键类型的改变来进行调控[26]。外界环境,如温度、溶剂浓度、溶剂极性、PH等)都会影响超分子聚合物非共价键之间的结合强度,从而使其性能发生改变。其中,LCST型超分子聚合物[26]的分子链会随外界温度的改变而发生塌缩和舒展。这种变化是动态的、可逆的。而热致性液晶聚合物随外界温度的改变,致使其结构会发生自组装。下面对这两种超分子聚合物逐一作简要的介绍。文献综述
1。3。1热致性液晶聚合物
液晶一般是指物质受热熔融或溶解后,失去了具有刚性的固体物质,获得了具有流动性的液体物质,但是部分结构仍然保持着有序排列,于是呈现出各向异性,形成过渡态,称“液晶态[23]”。早在19世纪80年代末,奥地利莱尼茨尔(F。 Reinitzer)首次发现“液晶”。直到德国奥托·雷曼(Otto Lehmann)利用偏光显微镜观测并正式确定了“液晶”一词。液晶相态根据对称性可分为向列相、立方相、近晶相、柱状相和胆甾相。20世纪80年代末,北京大学教授周起凤发现,腰部和主链横向连接液晶基元时,即使不使用柔性的间隔基也会形成液晶。因此,又把这一类聚合物叫做甲壳型-液晶聚合物。目前,我们研究甲壳型-液晶聚合物主要是在新兴结构的合成、相结构的表征和应用研究方面[24]。
液晶聚合物是以液晶相而存在的高聚物。按其结构包括侧链型、主链型。按其形成条件可分为溶致型、热致型。对于热致型聚合物而言,温度是影响液晶相形成的主要因素,浓度也是影响液晶相形成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