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模板法
可分为模板印刷法和模板挤压法两种。模板印刷法通常使用PMDS为过渡模板,先利用原模制造PMDS的阴模,再通过PMDS的阴模制备得到具有与原模相同结构的表面。操作过程类似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印刷术,因此得名。
金美花等[17]使用模板印刷法制备出了具有微米-亚微米-纳米复合结构的表面,类似于自然界中荷叶表面结构,其双疏性能也与荷叶类似。模板挤压法始于江雷研究小组[18],他们将高分子溶于溶剂,滴于多孔氧化铝膜上得到了超双疏表面,实验过程易操作,但制得薄膜稳定性差。
2。1。2 刻蚀法
包括多种刻蚀技术,如光刻蚀、化学刻蚀、软刻蚀、等离子刻蚀等等。这是一种原理简单操作复杂的方法,原理是利用各种技术在材料表面按照需求进行选择性刻蚀、腐蚀等操作,来构建具有特定结构的材料表面,实现材料表面的双疏性。刻蚀的技术决定了刻蚀的种类。
Yongjong等[19]利用高能离子束处理聚四氟乙烯表面,制备得到类似于蝉翼的结构,这种方法称为离子束刻蚀。Krupenkin[20]利用光刻技术处理硅片表面,制备得到规整的微观纳米柱,这种方法称为光刻蚀。
2。1。3 溶胶-凝胶法
该过程是先在溶剂中制备前体液,然后在材料表面水解缩合缓慢形成网格状溶胶体系,最后将低表面能颗粒加入到网格中形成超双疏表面。该方法所制备的双疏性表面不够稳定,多用于在玻璃表面制备双疏性薄膜。
Rao[21]等利用此方法制备得到接触角为173º的超双疏性表面,双疏性能极佳,但薄膜的化学稳定性较差。
2。1。3 相分离法
该方法是先将两种材料混合,然后通过改变外界因素例如压力或者温度等,使其中一种不稳定物质发生相转变,从而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定图案或一定结构。实验过程形成微纳米结构以实现材料表面的双疏性能。形成的图案或结构是可控的,通常与溶胶-凝胶法配合使用。文献综述
罗荣等[22]使用此方法通过改变聚合物浓度和预处理温度制备得到了超双疏的聚丙烯薄膜。
2。1。4 分子自组装法
一般是通过氢键等分子间作用力将分子有序结合,在材料表面形成层状结构。实验过程中先形成一层微米结构,再于微米结构上方叠加一层纳米结构,形成类似于荷叶的微纳米结构,从而实现材料表面的双疏性。
李松梅等[23]采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在铝合金表面形成微型粗糙结构,这种结构的存在可以极大提高铝合金的耐腐蚀性。
2。1。5 静电纺丝法
静电纺丝法是通过控制聚合物分子量和浓度,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得到微型聚合物纤维。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主要是通过增大材料表面的粗糙度以实现材料表面的超双疏性。这种方法可以大批量生产薄膜,拥有极大的工业价值。
刘利彬[24]等制备得到的N-取代聚氨酯膜在建筑、生物、工程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2 薄膜的表征方法
2。2。1 接触角测量仪
接触角指的是气、液、固三相交汇处,气-液界面的切线与固-液界面的夹角,接触角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固体表面浸润能力的大小,是衡量固体表面疏水或疏油性能的决定性参数。接触角的大小主要是由接触角测量仪测得。接触角测量仪操作简单,可以测量光滑平面,粗糙平面甚至是斜面的接触角数值,适用于几乎所有的测试液体。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本次实验使用的是SL200B标准型光学接触角仪,配套有基于影像分析的接触角分析系统,采用平面停滴法测量,得到的表面接触角数据为样品表面随机选取五点测量的接触角值的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