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感的保持,两者是一个连续转换的动态过程,清晰可感的需要常常伴随强烈的自我效能感,而效 能感又必然催发新的探究需要,以此促进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专家研究得出,探究需要的激发与效能感的保持:①源自教学场对儿宜语境的契合,即语境的 契合应该包括语言内容与儿童认知的匹配,以及语言特征与儿童习惯的匹配;②始终让儿童明了自 己的行为目标,明确和把握探究任务的儿童显然有着更强的探究积极性;③必须考虑儿童的思维步 距。所谓“步距”,是指儿童进行思维加工过程中,工作记忆可以处理的信息组块数量。这个数量直 接决定儿童能否比较流畅地进行自主探究。当加工信息数量超过儿童能够把握的幅度时,儿童对于 信息的注意选择开始应接不暇,自我效能感因为困难而逐步丧失,探究需要也随之丧失,会直接影 响到学生的积极性[15]。
(3)组织方式 探究组织形式,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探究学
习活动的方式。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发现,专家学者对于探究活动的基本流程有着比较共同的认识: 探究问题的提出与形成;探究主题成因的猜想与假设;探究方案的形成与实践;探究成果的表达与 交流[12]。在探究的过程中,有专家指出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课堂学生 互动的方式和频次,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3]。
(4)评价方式 科学探究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探究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
探究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有学者对即时评价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即时评价也 叫随机评价,是随着课堂教学进程及时地进行评价,以促使在某个环节上产生效应,从而有效地促 进学生地发展。在探究活动中,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师们要视具体的教学情景和学生的特 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随机评价可采用口头评价、书面评价以及外显的情感评价等多种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