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方法胜过读千万本书。这就意味着要想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的多层次的方法指导。现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是缺乏计划,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而且还不讲究阅读方法技巧,大部分学生拿到一本书就开始读,往往事倍功半。要想使学生会读、善读,省时高效地理解健全知识结构体系,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阅读的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技能。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文本内容不断调整,从中选取最适宜的阅读教学方法。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9](p6),可见掌握可行合理的阅读方法是多么重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批注法,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边读边思,随时写下收获和体会,提出疑问,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此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在语言方面的表达能力。长久下来,学生阅读范围不断扩大,兴趣越来越浓厚,阅读水平进一步提高;朗读法、摘录法、圈点勾画法,边读边记下好词好句,精彩片段,归纳主要内容,体味中心思想,学生不再机械性的朗读和背诵,极大地提高阅读质量。不仅开阔了学生眼界,而且为学生在写作和语言交流上积累了大量素材。
二 激发兴趣策略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 [10](p90)。然而在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教育一直偏离人文轨道,将学习成绩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也一贯追求的是“知识目标”,耗费大把时间进行理性知识析读,细嚼慢咽 “基础知识”,学生们更是不敢有丝毫的松懈,课外阅读成为空谈,这种僵化的模阅读式,使语文阅读活动失去了生机和活力,自然而然学生也就提不起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长久以来,阻碍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下面我将从教师转变观念、完善图书资源配置和开展多样的活动来分析解决这一问题。
(一)教师转变思想观念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兴趣阅读离不开教师先进的思想观念和扎实的专业素质。首先教师的观念先进与否,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一定影响。调查发现,教师所拥有课外书籍很少;对当代优秀文学作品不甚了解;对当今著名期刊留意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心态浮躁,追求升学率,导致了教师不读书或少读书。其次,受应试教育的约束,许多教师在分析过去的应试教育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读不读课外书都对考试成绩没有太大的影响,反而会浪费时间。清楚的认识到这样一个现实之后,教师只能强调学生要反复练习,参透课本。因此,教师要及时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拓展课外阅读知识,广泛的进行课外阅读,学习科学的阅读技巧,丰富自己的学识。时时跟进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亲身参与到课外阅读的大军中去,与学生共同分享和探讨研究课外读物。
(二)完善图书资源配置文献综述
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还必须补充新鲜书籍,完善学校图书资源配置。然而现在不少学校的图书资料普遍匮乏。还有的学校图书室对学生开放不及时、只阅、不借等多种因素制约,大大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学生兴趣阅读的要求难以满足。首先,学校针对这些情况,“在图书馆方面对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进行了扩充,并且通过定时向学生开放、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图书展示活动等一系列措施,让学生能够有兴趣了解图书信息” [11](P336)。其次,班级里还举行一些募捐活动,把同学们手中的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阅读兴趣存书,集合在一起,建立一个班级小书库,指派专人负责,这样同学们可以相互借阅,让这些书籍的作用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最后,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联系,积极向他们宣传培养孩子课外兴趣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家长为学生订购健康且易于接受的兴趣读物,来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和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