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大环境下,教育者们也愿意主动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从以往的“唱独角戏”慢慢变化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由此能真正让学生在自我探索中学会学习。
4。2 丰富了课堂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文献综述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依靠语言描述来推动教学进程,即使有挂图、小黑板等传统教具,教学的氛围也会相对沉闷,很难调动,学生甚至会感到索然无味。而当碰到诘屈聱牙、晦涩抽象的内容,教师难以言传,学生难以意会时,教学的效率将大打折扣。现代教育技术有其形象直观、具体可感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多手段、多途径地丰富了课堂形式,很大程度上提高学校效果。
尤其是在古诗文的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更是功不可没。如在理解《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中“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一句时,单凭借教师的言语讲解,既费力苍白,学生又很难体会其中的幽远意境,但如果教师出示图片并配上音频:由远及近、由静而动,创设出迷离凄寒的“风雪夜归”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自然也就能加强学生的理解,古诗的意境便一目了然了。
4。3 多渠道信息传递,激发兴趣和动机
正如弟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在于唤醒学生的兴趣。确实,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就会自然引发学习动机,自觉地求知获艺。光、色、形兼备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的内容呈现方式,能提高学习刺激的强度和频率,将课题导向深入。不仅刺激了学生的多感官参与感知,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更具鲜明度,更是增加了信息的传递渠道,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如在学习《燕子》一文时,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播放课文的动画录音,展现春天的美景,以及燕子的身形、活动特点,在引出课题的同时,也能点题入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