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努力程度归因的含义论文网
汉语中“努力”指用尽力气去做事情,也指一种做事的积极态度。在韦纳的归因理论中是这样解释“努力程度”这一概念的:个人反省检讨在工作过程中是否尽力而为。因此,努力程度归因就是指个人将行为或事件的结果归因于努力程度。一个人将成功归因于努力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相反,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少努力,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最高评价,能力高却不努力的人则受到最低评价[7]。
3 小学生努力程度归因的现状
3。1年级不同,努力程度归因不同
研究发现,小学生总体倾向于外部归因,但是不同年段之间小学生的努力程度归因存在差异。低年段的小学生对学业成败更倾向于外部归因,缺少努力程度归因的意识。中年段的小学生已经开始意识到努力程度的重要性,也会尝试运用努力程度进行归因,但有时会出现归因方式的偏差。高年段的小学生已经会有意识地对学业成败进行努力程度归因,并逐渐趋向于对学业成败进行努力程度归因,但是依然需要教师的引导。归纳起来,低年级小学生倾向于将失败结果归因于教师教学水平低、自己运气不好、考试难和考试时自己状态不好等,较少归因于自己没有刻苦努力。中年段的小学生已经意识到失败的成果是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的,并且开始用不努力来解释自己失败的原因,但是依然会对有些问题的归因浮于表面,例如,考试失败归因于做题粗心。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明确认识到努力程度对于其学业的重要影响,也会运用努力程度归因来解释自己的学业成败,然而在将努力落实的行动力不足。
3。2学科不同,努力程度归因不同
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学习内容会有不同的反应,例如,有学生觉得数学简单,只要认真努力学习就可以取得好成绩;可是他却觉得语文很难,认为无论自己努力与否,语文成绩都不会提高。这说明不同的学科会使学生在其学业成败的努力归因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学生擅长的学科上,学生更倾向于做积极的努力程度归因,即使偶尔失败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努力导致的,只要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而在学生薄弱的学科上,他们倾向做消极的努力程度归因,认为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不会有太大的进步,从而导致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业成绩落后。韩仁生研究发现,高中生对语文考试成败的归因倾向存在差异,对成功倾向于作内部的、稳定的归因;而对失败倾向于作不稳定的、可控的归因[8]。
3。3学业水平不同,努力程度归因不同
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在努力程度归因上存在差别。学困生往往会将学业成败归因于外部原因,极少倾向于努力程度归因。比如,考试取得高分时,学生会认为是试卷简单、教师给分比较高或者是自己运气好,遇见了自己会做的题目。中等学业水平的学生容易倾向于进行能力归因,忽视努力程度归因。当学业一直处在“良好”的水平时,学生容易认为自己的能力就处于这种水平,即使努力了也不能进入“优秀”,学生就会产生是自己能力不足的感受,从而轻视努力程度的作用,进行消极的努力程度归因。优秀学业水平的学生则更偏向于积极的努力程度归因,尤其是通过努力获得的成功更容易给他们带来强烈的体验。游轶(2015)调查发现,不同学业成绩学生对于外部归因差异十分明显,学业落后的学生倾向于外部归因[9]。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