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是一类概念,区别明显,如果把教学理念简单的理解为教学(学习)方法的升华,这样既缺乏科学的基础理论和依据,也容易让教学(学习)方法由原本丰富多彩,鲜活灵动和充满创造力变得模式化、凝固化,这样很容易在教学活动中产生诸多问题。由于义务教育新课标一直把“自主、合作、探究”作为教学(学习)的基本理念,所以大多数老师认为只有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倡导下的教学(学习)方式才是最为正确有效的,因此导致教学和学习无论在何种环境中都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流。据调查发现,有的老师在教学中经常容易将“自主、合作、探究”这一理念错误地理解为:老师觉得没必要讲解,把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叫“自主”学习。王贤玲老师在《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探究教学的探索》中指出,学生在合作中容易出现虚假合作的现象,在探究中也存在缺少主动的现象,虚假的合作主要表现有老师的过多参与和基本不参与,教师有时候不考虑是否有必要讨论。[8](p13)这样,从日常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中,如果教师不深入听取学生之间的讨论,学生的过度自由会破坏课堂的秩序,容易产生一盘散沙。另外也可以在公开课、观摩课上呈现出一些晦涩、千篇一律、画蛇添足式的“讨论”。但在大量的“研究性学习”中,的的确确、实实在在、启发性丰富的案例却很少很少。
(二)应对策略——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文献综述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关键是要有效果。这里举出一个高中语文的教学例子。大家都知道《窦娥冤》是一部剧本,许多教师认为剧本很简单道理很浅显,所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文言字词的学习,忽略了人物矛盾冲突的发展。恰恰相反的是,这部剧本的一个不同特点是,故事情节的发展靠的是矛盾冲突推动。黄厚江老师执教元杂剧《窦娥冤》时运用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只用一个“冤”字探到了底,即一探窦娥到底冤在哪里?二探窦娥如何申冤?三探窦娥是什么样的窦娥?[9](p225)黄老师认为,在课堂上,师生紧围绕一个“冤”字逐层展开探究,在一层一层地探究中,逐渐走进了窦娥的内心深处,同时也进一步体会到了作品深重的悲剧意义所在,挖掘出窦娥这一悲剧的具体内蕴,最后也认识了作者的创作心思所在,最后的教学效果显著。尤其在合作探究教学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应该做到完美合作、有序分工、积极主动,找到协调配合的感觉。
语文教学(学习)的有效性是语文教育界的一个永恒话题,如何提高语文教和学的有效性是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总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明确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定位作用和导向功能,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确立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的需要构建有效的教学内容,综合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各学段学生年龄特点等因素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着力全面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体现语文教育的根本宗旨——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