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提高美术课堂教学学生兴趣的途径
3。1 初中生美术学习心理与教学特点
鉴于我实习的学校教育对象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所以应该根据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
初中生的求知欲非常强,所以,知识性较强的美术常识、美术欣赏课越来越受到初中生的欢迎;同时由于初中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日益发展,也希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美术作业。这就需要教师除了讲解书本上的知识,还要相应扩充学习内容,把美术与学生生活经验、与自然社会、各学科知识相融合,既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
力又能增添课堂的乐趣。
初中生的动手能力(力量性、协调性、精确性等)迅速发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绘画
作业不像小学美术教学那样突出,有可能在各种工艺课业中做出较好的作业;同时也由于初中生的兴趣转向现实,对某些创意、设计类的课程比较感兴趣。
初中时期的学生审美思维发展最为迅速,视觉感知能力不断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图像、音乐,调动初中生的感官,或者与学生进行游戏互动,烘托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3。2。1 不同工具材料的运用与多种表现方式
通过对初中生的调查,得出以下相关数据。
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平均
欣赏
15% 20% 16% 17%
绘画
38% 36% 23% 32%
手工
56% 48% 55% 53%
其它
10% 8% 5% 8%论文网
从上述调查表中可以看出,有53%的学生喜欢做手工,比其它类型的美术课所占比例多,这说明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让学生体会不同工具材料所带来的乐趣,激发其创作欲望。
新课改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工具材料,探索各种表现手段。在七年级上册设计应用领域《花的变化》一课中,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花卉变形方法及适合纹样的设计,我大多让学生通过平面绘画的方式去设计,但我发现学生的表现不是很积极,有的甚至笔拿在手中不知道要画什么,怎么画,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单一的绘画方式难免会有所枯燥,我根据新课标对设计应用领域的要求,让学生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探索各种表现手段,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在第二堂课上我提前让学生准备彩色卡纸,圆形、方形、菱形等不同形状的纸盘,课上我先给学生做了一下示范,我在圆形的纸盘上用记号笔设计了一个适合纹样图案,接着又把卡纸通过剪、刻、卷等方法,做成各种形状,把它粘贴到纸盘上,做成了一幅衍纸作品。我把做好的两件作品粘挂到了墙上,醒目而又立体。同学们即刻有了兴趣,跃跃欲试,我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或者自由创作的方式进行设计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一堂美术课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着,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