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第一,互动过于形式化,缺乏应有的情感以及态度价值观的传递。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受到人们的欢迎。人们纷纷建议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在师生互动中也要多让学生说,让学生动起来。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领会其中的含义,只是为了互动而互动。比如作者在实习期间听过的一堂政治课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该教师在讲《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的时候,反复说“是不是”,“对不对”等这样的字眼,学生回答“是”或者“对”时,教师还夸学生“回答的好”。整节课似乎气氛热烈,学生活跃,好像完成了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充分参与互动,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实则不然,这种互动是毫无现实意义的,学生在回答此类问题时是不需要动脑筋的,而且对于政治课来说,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应该向学生传递应有的情感以及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比如说在讲《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确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还应该让学生树立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我们应该热爱这个国家,应该乐于奉献,乐于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而在现实课堂中,显然很多师生互动忽略了这一点。
第二,师生互动对象失衡,无法做到全员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位学生都是个性鲜明、独一无二的。有内向的学生,也有外向的学生,有善于表达的学生,也有不善于表达的学生。不论学生属于哪种个性理应受到相同的待遇,教师在与学生互动时应该做到一视同仁。但是在现实课堂中却往往很难做到。每个班级人数众多,教师在与学生的每一次互动中都不可能使全体都参与到。而且,学生对待教师提问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性格外向、喜欢表达自己想法的学生会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性格相对内向,不喜欢表达自己想法的学生是比较排斥这种互动的。久而久之,教师在进行互动时就会偏向于那些喜欢主动回答教师问题的学生,而那些不喜欢这种互动的学生就会被慢慢地“遗忘在角落”。如果他们长期在课堂中感受不到教师的关怀,便会逐渐对政治失去兴趣。当那些参与互动的学生在进行情感体验、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时候,那些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学生是感受不到的。
- 上一篇:MOOC信息技术与老年教育
- 下一篇:小学语文微博式写作的理论思考
-
-
-
-
-
-
-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