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手机媒体与翻转课堂的发展
2.1 手机媒体的发展
1973年在美国纽约诞生了世界上的第一部手机,经过4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变迁,手机不再是最初的单纯移动通讯工具,而是逐步向增值服务多元化发展。2013年12月4日下午,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正式发放了第四代移动通信业务牌照(即4G牌照),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均获得TD-LTE牌照,此举标志着中国电信产业正式进入了4G时代。虽然手机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进行语音通话,但是手机与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的结合已经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体。手机正在实现由人际沟通工具向大众媒体的跨越。[ ] 早在2002年搜狐CEO张朝阳在“搜狐时尚手机之旅”活动中首次提出了手机媒体是“第五媒体”的概念自此学界和业界开始了对于“第五媒体”的大讨论,在这场大讨论中认为手机媒体即“第五媒体”者居多。 其中代表人物之一是被称为“第五媒体”专家,中国无线营销理论开创者的朱海松,他认为:第五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即时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目的,以即时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也叫手机媒体或移动网络媒体。[ ] 在这一定义中,明确指出了“第五媒体”即手机媒体。
2.2 翻转课堂的发展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也有译为“反转”课堂)最早的探索者是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最初他将自己录制的教学视频传到了YouTube网站上,让数以万计的学生通过网络来参与他的课程学习。之后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则进行了颠覆传统课堂的尝试,他们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让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把课堂的时间节省出来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和作业的辅导文献综述。通过对“反转课堂”的尝试,取得了多方面的效益:首先,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来安排学习的进度,学习的自我管理意识大大增强;其次,通过网络及时的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到学习困难学生的困难所在,能够做出更有针对性的辅导;其三,课堂上互动交流的时间大大增加,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和提醒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其四,通过课堂的讨论和互相间的答疑,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巩固了学习效果。[ ]朱宏洁等认为“翻转课堂首先由教师创建教学视频,学生在家或课外观看视频讲解,然后再回到课堂中进行师生,生生间面对面的分享,交流学习成果与心得,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形态。[ ] 2011年“翻转课堂”成为研究热点,逐渐为众多教师所熟知,并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新型教学模式,这些归功于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非营利教育组织——可汗学院。[ ] 国内进行相关实践的学校有重庆聚奎中学、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南京九龙中学、广州市第五中学等,我国仅作为教学改革试点,还未大面积推广。[ ]
3 手机媒体支持下的小学语文翻转课堂
3.1 手机短信、彩信
现今小学阶段,班级人数规模虽然在逐步缩小,但是班级人数仍然较大,手机的普及度较高,几乎每一家都有一部手机,教师借助手机短信或者彩信的形式将布置的语文作业发送到学生家长的手机上,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家长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家长对学生的监督。语文课程主要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是一门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为一体的课程,教师通过手机将学生课堂上的学习内容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准备,进而节约课堂时间,利用手机短信和彩信发送起来比较方便,同时也有利于信息及时、完整地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