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3。6讨论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附录 10

1。道德同一性量表 10

2。道德行为量表 11

3。道德判断量表 12

1  引言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技术变革日新月异,再加上全球化的影响,中国的传统道德体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的道德自我认同也同样面临着混乱,正如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说“社会变革滞后于技术变革向来是人类许多灾难的根源。”[1]国人的道德教育正亟需新的研究的指导。在此背景下,流动儿童因种种原因,面临着普通儿童所没有的困难:城乡文化环境的巨大差异,大量信息的涌入,不同道德观的冲突……等都造成了流动儿童形成道德自我同一性的困难,从而引起了道德行为的偏差。近年来,许多国内外的研究都指出,道德自我认同对人的道德行为有调节作用,因而,了解流动儿童的道德自我认同的发展特点有助于从理论层面上对流动儿童的德育问题进行指导。

1。1流动儿童的道德自我认同

1。1。1道德自我认同的概念

美国心理学家哈特(Daniel Hart)最先提出了“道德自我同一性”的概念,在心理学上,道德自我认同也就是指“道德自我认同”。哈特把道德自我认同定义为“对增进或维护他人福利的行动路线的一种自我承诺” [2]。哈代认为道德自我认同是“个体认同中道德品质的重要程度”[3]。刘仁贵在对人格说、图式说、社会化说、内化说四种道德自我认同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对道德自我认同概念进行了新的厘定,认为道德自我认同是“人从内心接受和认可道德的过程或状态” [4]。这个过程既是认知层面的活动,也有情感层面的活动,也是社会实践的活动,是人与社会的双向影响的过程,是知情意行的综合。

1。1。2道德自我认同的作用

道德自我认同作为知情意行的综合,对人的道德行为具有调节作用。近几年来,道德自我认同和道德行为间的密切关联为多项研究所注意。王兴超,杨继平等人的研究指出道德自我认同对人的亲社会行为[5],攻击行为[6]和网络偏差行为[7]与道德推脱的关系中具有中介调节作用。里德,阿基诺等人的研究表明道德认同与大学生自我报告的志愿服务行为呈显著的正相关,与高中生的现实的捐赠行为也呈显著正相关[8]。研究表明道德自我认同的确是道德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9]。文献综述

1。1。3道德自我认同的构建机制

研究指出,道德自我认同有其具体的构建机制,包括心理机制和社会机制。心理过程表现为道德动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整合。社会过程,由道德环境提供环境机制,道德价值导向提供引导机制,德育教化提供教育机制共同作用。心理机制和社会机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对人的道德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起着引导和促进作用。

1。1。4流动儿童道德成长面临的问题

研究表明:流动儿童受到特殊的家庭文化教育背景的影响,在其道德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的问题,杨浩强等人将其归纳为四个方面:情感缺失,认同危机,交往障碍,行为失范[10]。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流动儿童道德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2  方法

上一篇:流动儿童的国家认同研究
下一篇:流动儿童道德判断特点心理健康

《吹小号的天鹅》对儿童...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道德...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与社會...

社会故事法对自闭症儿童...

道德与幸福――论马克思...

论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中...

卢克斯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观【3393字】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安康汉江网讯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