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础教育异化的主要特征
1。功利性
功利性是基础教育异化的最重要的特征。第一,基础教育的功利性表现在教育思想上。尽管国家早就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是贯彻不了这一思想理念。比如,佛山市教育局出于淡化升学率排名的考虑,严禁各高中悬挂录取捷报横幅,但是在老师的朋友圈上,依然把升学率作为学校宣传的主打。另外,据一些老师透露,学校所属的区教育局确实给学校下达了升学指标。[4]因此,我们的教育还是应试教育,一切都是为了升学率。而要使“素质教育”思想真正融入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论文网
第二,基础教育的功利性表现在课程设置上。为了提高升学率,很多学校把考试科目排得满满的,尽可能地压缩甚至取消非考试科目。有些家长为了提高孩子成绩,给孩子安排课外辅导班,把孩子的周末时间也占得满满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没有娱乐活动,而且原本属于他们的体育课也没了,失去了锻炼身体的绝好机会,身体素质越来越差。
第三,基础教育的功利性表现在教学方式上。应试教育是考试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争取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要考的东西掌握得极其熟练。课堂教学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教学生熟记知识和解题,忽视对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老师成了“教书机器”,拼命地灌输学生知识,学生淹没在了知识的海洋里。在这种教学方式下,真的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中国的学生经常获得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冠军,但是中国却从来没有产生过本土的菲尔兹奖获得者,这是因为中国学生从小经受训练,应试和解题的能力很强,发现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却很差。另外,很多学生学习奥数是为了获奖加分,对数学缺少真正的兴趣,让他们对数学进行更深层的研究,未免有点强人所难了。
2。片面性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教育评价机制的片面性造成了学生发展的片面性。所谓教育评价,就是对教育行为及其结果进行价值评判的过程。我国主要是通过以书本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化试卷来选拔人才,把对学生的学业、能力、品质等各方面的考察都通过这张标准试卷来实现,而且学生只有唯一的一次机会,中考和高考都是一考定终身。分数不仅成了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也是衡量学校和老师的教学业绩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教育教学评价机制下,学校和老师为了教学业绩,只好带领学生走向了片面的教育教学模式,一味地追求高分。因此,学生也走向了片面发展,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比如湖南一神童16岁就读了研究生,但是离开母亲,生活完全无法自理,最终被劝退。[5]中国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教育评价机制片面化,选拔人才只考查书本知识,忽略对学生其他能力的考查,造成了学生的片面发展。
3。不平等性
我国的基础教育中有很多不平等的现象。第一,各地区的学校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重点中学或者示范性中学通常比普通中学拥有更优越的教育教学资源,学生的整体发展也要好于普通中学的学生。这种区分很容易造成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学生跟学生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第二,为了完成上级部门的升学指标,很多学校出现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重点班”的学生享有最好的教学资源,学校和老师格外关心他们,而“非重点班”的学生就没有这种待遇了,有些班级整体较差的,待遇自然就更差了。近日网络爆出江西永福县一乡镇中心小学给差生分配最差的教室和代课老师,家长称其为“学渣班”。据记者实地调查发现,这个班旷课、打架、早恋等问题一大堆,更有学生在教室后面炒菜,简直闻所未闻。[6]因此,如果学校一味地进行“重点”和“非重点”的分班,进行区别对待,只能是弊大于利,不仅会干扰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而且会使学生出现分化,优等生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下朝更好的方向发展,差生因为被区别对待而意志消沉,甚至会走向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