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推动大学功能的发挥
众所周知,现代大学的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只有大力增强文化建设,才能不遗余力的实现大学的各项功能。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首先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形成良好的精神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意识,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其次有利于培育大学的创新精神,形成优良教风。熏陶感染师生在遵守学术道德科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创造出更多优秀的科研成果。最后,通过建设校园文化,能更加高效的为社会进步贡献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撑等,将大批的高素质人才和更先进的科研成果回报于社会,推动社会全方位提升。
3。提升大学生的品德修养
校园文化的本质就是育人。大学想要引领先进文化,真正发挥现有功能,就必须培育高素质的大学生。人类创造文化,文化对其也有反作用,因此大学生的培育缺不了大学校园文化的陶冶。通过建设大学校园文化,给教育注入“特色”,使之不再单单追求知识与理论的高深,而是营造一种文化氛围的滋润、熏陶和感化,从而提升人的境界和品格,陶冶情操和灵魂。因此,高效推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创造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文化,能全面提高大学人的文化修养、道德素质等。
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下,我国不断加强社会zhuyi先进文化建设,与此同时,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理论探索方面,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呈现百家争鸣的状态。单单一个校园文化的内涵,就出现多种看法与认识,有的学者将校园文化分为广义与狭义,有的是“校园精神说”还有的是“第二课堂说”等等 。在文化实践方面也有了突破性进展。例如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环境有所提升、精神培育更加深入、制度建设更加系统等。并且随着21世纪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为校园文化建设开辟了新道路。虽然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事业蓬勃发展,但由于许多大学办学历史不长、办学资源有限、思想认识的局限等,仍存在很多问题。
(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建设校园物质文化的真正意义在于彰显精神内涵,它仅是塑造大学精神的一个方面,不是终极目标。然而,实事上很多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这一宗旨背道而驰。在校园建设中,过度在意规模的宏大与是否彰显时代感,导致新校区的建筑严重脱离旧校区的文化内涵。大学的精神内涵和缺乏特色物质文化,会导致很多大学丢失本身的独特个性与竞争力。然而,社会也迷失,有的时候在评价大学办校成果时,更加看中物质文化建设成果。
校园精神文化是文化建设的中心,主要通过校训、校徽、学风等方面表现出来。但由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动下,导致文化肤浅化、形式化。校训不仅展现大学精神的一种形式,而且是推动一所大学积极发展的有效助力。但当前一些大学没有重视校训的制定,流于形式。如“一项针对国内256所大学的调查显示,大学校训同质化、标语化现象严重,超过70%的学校校训为‘四词八字’的口号式,校训中带有‘勤奋’字样的有68所,‘求实’的为65所,‘创新’的为59所,‘团结’的为49所,‘严谨’的为25所,其中有8所高校的校训同为‘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有27所高校的校训同为‘严谨、勤奋、求实、创新’,不同的只是先后排列顺序” [][1]。并且在针对淮师的校园文化建设问卷调查中发现超过60%的学生不知道淮师的校训是什么,有学生表示,“平时很少提到或想到校训”、“知道校训没有实际意义”。看到这些风格雷同又形式化的校训只能让人产生一种淡漠的心理,丝毫不能起到精神文化建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