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职后教育观念滞后
大部分教师认识到他们的教育过程以及受教育过程都是长期性的,终身化的,需要不断地补充知识、更新知识,完善自我、重塑自我,超越自我。他们能够自觉地参与各种形式的职后教育,从中吸收他们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2]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并没有树立职后教育的观念,依旧抱着一劳永逸的心态,存在着“一次教育,终身受用”的观念,尤其是在一些相对落后的,信息闭塞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这种观念相对而言更加严重。他们认为只要达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所规定的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标准,那么自己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并且受到法律保障而无需担心自己的生活水平会受到影响。他们认为是否还要继续学习、培训、接受教育已经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了,没有任何的现实意义。自己只要做好身为一个教师的本职工作,不出现大的纰漏,就是一个合格的教师。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对于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愈发严格,所需的专业知识及其技能水平愈发的高。下面是我对于江苏省昆山市各个乡镇中小学做的一个调查
1、性别构成男性为81人,占总数的31。9%,女性173人占总数的68。1%(表一)
从调查性别分布来看女教师往往多于男教师,女性比例占很大的优势,这正是全国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的缩影。
2、教龄构成情况(表二)
我将教师教龄分为三个阶段:教龄3年以内为新教师,4-7年为有经验教师,8年以上为资深教师,其中以有经验教师为主占了58。7%,这些有经验教师虽然较为年轻,是教师队伍的主力与骨干,但是他们处于对职称以及薪水晋升的急切需要中,而且大部分是女教师,处于谈婚论嫁以及生儿育女的家庭制约中,因此对于职后教育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明显不够,积极性也不是很高。而资深教师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虽然教学能力与教学技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在工作的过程中,知识的储备已经跟不上现代社会知识更新换代的步伐,所以说他们工作的过程也是知识消耗的过程,消耗就需要及时的进行补充,而他们并没有太大的动力去进行职后教育,因为他们的职称以及薪水已经没有太大进步的空间。论文网
根据研究表明,现在的知识总量越来越大,知识更新的周期却越来越短越来越短,知识呈现出一种爆炸的形态。[3]二十世纪初,知识的更新周期为三十年,但是到二十世纪末知识的更新周期已经缩短为十年。现如今,知识周期更是短的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及在职教师无所适从。据科学调查表明,为期四年的本科生学习,到毕业为止,你真正可以适用于你所对口的工作的知识只有百分之十左右,更何况是已经不知道毕业工作了多少年的农村中小学在职教师。由于相当一部分教师,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观念的缺失,在对待职后教育的态度上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对于学校及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职后教育培训缺乏应有的激情与主动性,导致教师职后教育的严峻形势,在相对发达的地区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农村及欠发达地区情况将更加堪忧。
(二)教师职后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相对不完善。
教师的职业教育是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如果我们要使得教师职后教育深入每个中小学人民教师的内心,并且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就必须使教师职后教育更加的制度化,法制化。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国家应该颁布相关的法律条令来规范教师的职后教育。即使我国教育部已经针对教师职后教育做出了一系列政策,给予了教师职后教育高度的重视。但是教师教育仍然存在缺陷。不明确、不系统、不全面的教师职后教育、终身教育法律体系,其中特别是针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保证教师行使终身学习权利的规定。由于相关法律的不健全,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的终身学习序列,难以进入我国教师教育的正常轨道,使得教师的在职后在接受教育仅仅成为教师个人的行为。[4]很多时候,这种行为既得不到法律的保障,又得不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奖励。有的教师不仅不能报销因职后教育而付出的费用,甚至还要被扣工资,这让一些本来就是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干瘪的钱包更加干瘪,以至于难以维持正常的生计。生活的清贫和职后教育机会的难得,使得相当一部分希望加强自身教育水平和能力的教师不得不暂时放弃职后教育的愿望。正是由于教师职后教育政策和制约机制的不完善,使得教师的职后教育工作没有依据可以正常进行。这种情况不但不利于教师的个人发展,而且更加不利于推动社会zhuyi社会文化事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