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7
(四)规范阅读行为,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 8
参考文献 9
附录Ⅰ 10
附录Ⅱ 11
附录Ⅲ 12
致谢 13
小学生阅读习惯存在的问题及培养建议
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小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中央总同志在中央校讲话中明确提出:“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阅读习惯方面的目标要求,在1-2年级提出了“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在3-4年级提出了“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在5-6年级提出了默读一分钟不少于300字的要求;并对三个学段的课外阅读提出了不少于5万字、40万字、100万字的要求[1]。“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在我小学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常对我们说这句话。阅读于小学生来说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渠道。近年来由于受互联网络的影响,外界影响学习的因素逐渐增多,能够安静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课堂上有限的阅读时间和教材上有限的阅读内容是无法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这就需要学生自己进行课外阅读,在没有教师的指点下进行阅读时,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显得十分重要。基于此,通过本人对教育实习所在的新民小学中的10节语文阅读课堂观察与对3名新民小学语文教师和10名小学生的访谈的资料整理,加上知网上搜集到的相关文论文5篇,深入研究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希望能为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提供借鉴。
一、阅读习惯的内涵及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一)阅读习惯的内涵
阅读习惯的定义有很多种。有研究者认为:“所谓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去进行阅读的种种动作。阅读习惯是在阅读实践中养成的。”[2]“阅读习惯就是经过长时间逐步形成的具有稳定性的行为。它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3]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经过反复培养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4]
本文中的阅读习惯是指在阅读实践中养成的、在一定情况下自觉地进行有关阅读操作的行为倾向。[5]阅读的习惯就是在阅读情境中自动发生的稳定性的阅读行为倾向。[6]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很多种表现方式,一般包括: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的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专心致志地阅读的习惯,边阅读边圈、点、批、划的习惯,阅读时做摘录、记笔记的习惯,阅读时勤翻工具书的习惯,阅读中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以及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阅读习惯是自然而然的去进行阅读的行为,是在阅读行为活动中逐渐养成习惯的。[7]
(二)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学生在阅读时的的自觉性,加强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的品质,加快学生阅读时的理解速度,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益。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会学习的学生三分之二的知识是通过课外书籍的阅读获得的。”[8]并且在一些发达国家,课外阅读已成为阅读教学目标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有些国家甚至由政府直接介入。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