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    4.9    4.9    5.4    5.3    5.5    6.4    6.5    6.2    6.1    5.5    4.2    4.1
表1 2009年-2011年 全国CPI指数

利用CPI指数作出图像,更清晰的观察出我国的通货膨胀持续上涨的程度。
 图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如图1所示,2008年金融危机后,刚开始我国的物价指数并没有马上提高,通货膨胀时从2009年7月份开始,截止2011年12月份,CPI指数超过3%的月份有18个月,其中CPI超过6%的月份有4个月,截止2012年3月份数据显示,CPI指示仍超过3%。
3.2 货币供应量去向分析
根据弗里德曼的通货膨胀理论,通货膨胀只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由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过多产生的。但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是否一定会产生通货膨胀。分析清楚货币供应量的去向,有助于分析货币的传导机制,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
日本在19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出现的泡沫经济,被誉为“失去的十年”。1987年-1990年的日本,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平均在10%以上,日元汇率的变化,美元的输入,使得日本货币供应量持续高涨,但是,日本GDP的增长率不超过6%,物价水平基本处于零增长的状态。
1980年代后期日本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并没有导致物价的上涨。超额货币主要被股价和地价大幅上涨所吸收。该现象适用了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公众选择财富的形势,不只是货币,或者债券,货币量可能流入虚拟经济部门,资本市场也是一大吸收货币量的,资产的不断升值,又反过来吸引了更多的资金。
用中国近几年数据来分析,观察M2,股票市场市值,房地产市场资金,以及CPI,GDP,之间的关系。

年份    M2(亿元)    中国总人口(万人)    GDP (亿元)    商品房销售额(亿元)    股票市值(亿元) 12月    CPI
2011年    851,591.81    134,735.00    471,563.69    59,119.09    214,758.10    4.10%
2010年    725,851.79    134,091.00    401,512.80    52,478.72    265,422.59    4.60%
2009年    610,224.52    133,450.00    340,902.81    43,994.54    243,939.12    1.90%
2008年    475,166.60    132,802.00    314,045.00    24,071.41    121,366.44    1.20%
2007年    403,401.30    132,129.00    265,810.31    29,603.87    327,140.89    6.50%
表2             本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本文在2.5 政策问题中增提到,弗里德曼关于货币供应量增加有一部分将用于人口的增加,因此在表2 将中国人口数纳入考虑中,但数据表明,中国人口在近年没有明显增加,在13亿3千至13亿4千间浮动。因此可排除人口数量对于货币供应量的流向的影响。
2007年到2011年,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直线上升,人民币供应量增大的原因、途径有四个: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要求降低、贷款利率降低、积极的财政政策鼓励了信贷活动和基础货币的增发。政府扩大货币供应量的动因、途径和针对性复杂,在本论文中,不做讨论。
上一篇: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及防范
下一篇:美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人民币区域化背景下人民...

基于CreditMetrics模型的商业...

共享经济在国内的发展现...

浙江省蔬菜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人理财问题的研究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会展...

移动支付对旅游消费行为影响的研究

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2367字】

国内外图像分割技术研究现状

AT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

10万元能开儿童乐园吗,我...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

志愿者活动的调查问卷表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

公寓空调设计任务书

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C#学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