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为预防政府财政危机、提高政府效率和增加信息透明度,西方国家掀起了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改革的浪潮,即“新公共管理”改革运动。一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比如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引入权责发生制后增加了财政预算的透明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长期以来,除了少许有经营交易的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外,我国政府还是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现行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的弊端不断显现出来,为了满足新形势下的管理需求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是有必要的。
1.2 研究的意义
收付实现制的核算标准是以实际收到或支付的现金进行确认收入和支出,该种制度下不能及时的披露会计信息,容易形成隐形负债,会给政府带来财政风险,在范围上又过于狭隘,成本信息反映的不准确性给政府会计信息的披露和政府绩效考评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引入权责发生制能够增加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透明度,使得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完整。这对加强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有重大意义。所以,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才能更加适应新公共管理环境下受托公共责任的要求。论文网
2 现行收付实现制下的政府会计存在的弊端
2.1 对政府资产状况反映不全面、不客观
现阶段,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仅仅对现金、银行存款等流动性资产进行核算,而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也没有核算财政资金形成的投资。虽然固定资产在行政单位有进行会计核算,但是固定资产方面的信息没有出现在国家的财政预算和决算中,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结果仅作为统计部门的参考资料[1]。也就是说在固定资产方面花费的财政资金并没有任何记录可供查询。实际上,政府报告只反映了每年用于购置固定资产的财政资金支出增量,而政府历年分配形成的资产存量没有反映出来。再者,固定资产在使用期内不提取折旧,在报表上反映的不是固定资产的净值,时间越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差异也越大,从而不能如实的反映政府的资产状况。比如,当政府部门购买固定资产时,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不作要求,会计人员就会以实际成本进行记账,当使用固定资产时,对固定资产也不进行计提折旧,从头至尾以初始价值进行计量。除非该固定资产发生清理,否则很难得知其剩余价值,这就不利于对政府固定资产的管理。此外,政府以参股形式投资的财政资金一旦支付出去,就形成了国有股权形式的金融资产,但现行总预算会计制度并没有核算这部分资产,政府资产的现状在财务报告中就不能真实的反映出来,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也比较困难。
2.2 形成隐性负债,不利于防范财政风险
隐性债务是一种或有负债,一种虚拟并不真实存在的或者是在未来期间很可能发生的潜在负债风险。收付实现制的核算标准是以实际收到或支付的现金来确认政府收入和支出的,在这种会计核算制度下,现金实际支出的部分才作为政府的支出,当期已经发生但尚未支付现金的相关政府债务并不能在财务报告中反映出来。最常见的有:企事业单位融资政府为其提供的担保或承诺、政府发行的一些尚未偿还的中、长期国债、地方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由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缺口产生的或有负债和地方政府尚未发放的工资等[2]。这些债务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被隐藏了,政府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成果得不到真实反映,这就会给财政部门带来极大的风险,不利于国家以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