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识别应对人员的能力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应对要求
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基层国税机关的人员年龄老化,加之近两年不断改革调整岗位,对应对人员培训的针对性、实战性不强,知识结构难于适应现代化应对要求。大多数应对人员的经验不足、方法简单,抓不住问题的实质。少数识别应对人员为了完成应对成效考核任务,甚至还在使用管理员时代的方法强行要求企业补税。二是团队应对的互补性不足,大多数风险应对机构在组合应对团队时,是将业务能力强的人员与业务能力较弱或者老同志进行搭配的,使得在团队应对时,多数仍然是单兵作战,团队的互补协作不够。
3。5 纳税人对风险识别应对的配合度较低
主要表现在:一是随着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变革,税务人员与纳税人不再存在责任区的对应关系,也就是以前的“人盯户”制度,税务人员与纳税人之间的管理博弈已经转化为税收风险的博弈,以往简单的评估将越来越受到纳税人的“非暴力”抵抗,风险识别和应对的税务人员在需要联系企业提供相关的材料或者要求其补充申报时,要么是无法联系,要么是企业找借口推三阻四拖延时间,而这种情形又很难转稽查环节,只能在应对环节滞留。二是少数纳税人纳税遵从度较低,企业财务人员或经营地址、经营方式发生变化时主动变更的较少,有时风险识别应对人员根据税收征管系统中记录的纳税人的基本信息已无法和纳税人进行及时沟通。三是少数纳税人对税收风险识别应对形成“反应对”,在经过税收风险应对后,往往有意识的对账册和报表数据进行“适应性”调整,规避税务部门的风险扫描。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3。6 税收风险识别与应对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部分应对人员的自身风险意识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到风险识别应对环节的执法风险,对待目前的风险识别应对态度不够端正。二是识别应对人员的学习兴趣有所下降,部分老同志不愿意学习新方法,而是继续以老方法应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新的信息化的发展就有点举步维艰,加之对应对指标沟通不足,对有的风险指标不知道如何下手,分析的不透,抓不住问题的关键,“猜”的多,确定的少,也就震慑不住企业。所以,目前在风险识别应对中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企业不配合的问题。三是情报获取渠道不畅通,有关部门对国税部门情报需求的配合度不够,如识别应对人员有的时候想获取某个方面的情报信息,但涉及的主管部门一般不会全力配合。即使提供了情报,可能过于简单甚至文不对题,让识别应对人员有力发不出,久而久之,可能就会让大家对外部情报就只流于需求、不会再去花过多的精力深挖。四是培训方式不科学。目前的培训主要集中在基层分局中层以上人员,对一线的识别应对人员直接培训的很少。加之培训多采取视频培训的方式,培训效果难以得到保障。五是由于在改革后,税务人员与纳税人的正常化的沟通接触越来越少,对纳税人除申报表以外“活信息”以及变化情况不能及时了解,使得征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加剧,加之纳税人对税务机关长期稽查和评估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反应对”机制。所以,仅就纳税人申报的数据,甚至纳税人提供的账面数据已无法能够顺利开展税收风险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