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论 19
1。榜样儿童价值取向丰富,尊崇传统家庭伦理 19
2。关注儿童的广泛社会交往,重视儿童社会公德意识 19
3。个人与他人价值取向所占比重大,提倡个人与自然、集体和谐共处 20
4。榜样儿童形象选择比例失衡,容易造成学生理解片面 20
5。人物形象虚假,降低了教材的可信度 21
6。教材价值取向更新缓慢,未紧跟时代变化 21
(二)建议 21
1。对教材编写者的建议 21
2。对教材使用者的建议 23
参考文献 25
致谢 27
附录 28
表目录
表格1榜样儿童出现在不同年段的比例 10
表格2榜样儿童不同价值取向所占的比例 12
表格3榜样儿童具体价值取向所占的比例 14
表格4榜样儿童男女数量所占的比例 16
表格5各类价值取向中的男女人次分布 16
表格6榜样儿童国别数量所占的比例 17
表格7少数民族榜样儿童 18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亚里士多德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曾指出:模仿是人类的第二天性。班杜拉在《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一书中更是说道:“大多数人类的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获得的” 。可见,榜样成为人们成长、生活和实践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例如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榜样示范不带任何强化性,是一种最民主的思想教育方式。榜样教育通过典型的形象、示范的行为去影响、带动、吸引学生,因而最具有感召力和吸引力,为此我们要抓住时机运用榜样示范对小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来自优Y尔L论W文Q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小学语文教材具有文以载道的特点,其中就有许多榜样人物。在众多榜样中,少年儿童榜样与小学生年龄相近,且角色更为相似,使儿童感到更为亲近,对道德品质的影响更为深刻。因此,本论文的基本研究对象是不同版本小学语文教材中榜样儿童,目的是了解不同版本教材在呈现榜样儿童方面的差异。通过网络以及大量书籍的阅读,笔者了解到新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总共发行过8套语文教材,每一套教材中榜样儿童出现的次数,所占比例,类型等都在变化。鉴于1956年和1987年的小学语文教材的使用情况和教学情况与现在相差甚远,因此笔者选择新课程改革前后所使用的1992年和2001年的教材作为研究范本,对比课程改革前后教材中的榜样儿童的变化。那么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榜样儿童地位到底如何?能否达到教化学生的目标?榜样儿童在课改前后版本中的变化能给我们什么启示?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
(二)研究综述
迄今为止,关于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很多,主要集中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功能、选文、使用、不同版本之间的比较等方面。关于小学语文教材中榜样教育的研究虽然也有一定的比例,但是主要集中在对小学语文教材中整个榜样群体的研究上,专门研究榜样儿童的很少,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