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历来有“尚武崇德”、“未曾习武先修德”的良好传统。习武与修身是统一的,中国传统往往把习武作为人生修养道德品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习武讲究表里兼修,内即指思想品德的修炼,外即指技艺的修炼。拳谚有云:“未曾学艺先识礼,未曾习武先明德”,乃至把德行修养作为习武的先决前提,所以“武德”在武术中一向居于主导地位[9]。从狭义上来说,武德就是指个人的修身养性。首先,练武是对意志品质的考验。武术讲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常年有恒、坚持不懈[10]。传统的武德强调习武者要仁爱、守礼、忠信、谦让和宽厚。特别是其中的忠信二字,讲的就是要忠诚,诚实可靠,信守诺言。这与现代社会所讲的诚信是同种意思。从广义上讲武德就是“尚武”精神。它是隐藏在武术文化深层的武术精神,它将自身与国家的荣辱紧密联系起来[11]。“尚武”精神中寓含深刻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勇武刚强、自强不息的武德精神更能引发现代人奋发向上。把习武的品德教育同社会zhuyi精神文明教育结合起来,促进当代人民社会zhuyi精神文明建设。
3。2。3 内容丰富多彩、满足大众健身所需要的广泛适应性
武术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除了有锻炼身体的作用外,而且大多武术都与养生紧密联系。比如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的太极拳,引导术的呼吸方法结合中医经脉学说科学地阐明了人们在练拳时所要严格遵守的“以意导气”法,加强血液循环功能,同时提高全身粘膜系统的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12]。不同类别的武术项目其练习方法、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负荷等都不同,分别适应不同年龄、性别、职业、体质的需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身体基础,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项目,如青少年儿童可选择架势大开大合、动作舒展大方、勇猛刚健的长拳类拳术进行练习;青壮年可选择以功法身法为主的形意、八卦等拳术;中老年可以选择架势紧凑、动作轻柔缓慢的太极拳进行练习。同时,武术锻炼相比于其他体育项目或健身方法,对场地设施没有较高的要求,练习者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随时变换练习的内容和方式[13],即便在没有器械的条件下,也可以徒手练习。相比较来说,对于不少其他的体育运动项目,武术运动的终身性、大众性和多样性等使其在全民健身中具有更为广泛的适应性。
3。2。4 艺术观赏、满足人的审美兴趣、娱乐生活
武术作为一项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它不仅具有强身健体和实战竞技的实用功能,而且具有独特的表演艺术性。一场好的武术表演,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而群众性的武术活动讲究“以武会友”,通过习武的共同爱好可以切磋技艺,扩大交往,交流思想,增进友谊。它将启发、提高人们练习武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3。3 武术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特点
3。3。1 “多元化”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经济快速发展决定了武术形式、内容、组织多元化,异彩纷呈。在锻炼地点的选择上,可以在公园、体育场馆、路边、社区、庭院,说明武术锻炼地占是非常多样化的;从锻炼目的看,不仅可以健身还可以交流感情从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再从武术流派来说,已没有一种武术流派能够统摄一切,也没有某一种武术流派可以风糜全球,群众之间多了对话、互渗和交融成为其发展主流,因为这样,而使各种流派的武术队不断分化而形成多种风格;多种走向;过去那种只在不同地域有民族中的本土化、本色化倾向已变得模糊、逊色,取而代之的是世俗化、大众化和发展上的多元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