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是我国新时期探索实现基层公共治理和提升社会自制能力的一种新型治理模式,是伴随着社区治理运动的发展而逐步深入的研究领域。我国关于社区治理的相关研究成果最早见之于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探索,最初以优化社区服务为突破重点并逐渐延伸到社区文化、教育、人口、环境等多个领域。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区之外的城郊以及新型农村社区治理问题逐渐受到学者的重视,因此,城郊地区社区治理问题的研究可以借鉴城市以及农村社区治理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87743
1。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西方发达国家的社区治理实践远远早于中国,如18世纪欧洲的救济工作,19世纪德国的济贫改革,但这些早期实践并未能改变西方发达国家后期的社区没落,这与社会历史因素是分不开的。然而20世纪“第三条道路”的理论探索使得西方发达国家的社区治理研究步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国外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政府、社区以及市场之间的关系。
纵观20世纪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西方学者的社区治理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方面:内部环境、主体关系以及治理过程。源-于,优Z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原文+QQ752018~766
(一) 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包括亲缘关系、文化认同以及社会价值认同等,Matteson(1997)对于美国个别贫困小镇的研究发现。尽管这些小镇经济实力较弱,但该地的社区居民仍然原意在此定居,究根结底是传统社会习俗对于当地人的影响,在这个层面上,社区归属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再如,Gaventa(2004)等人对英国邻里社区的一项研究表明社区内部环境的改变关系到规则、行为以及行为态度的相应转变,这说明对于社区治理的研究必须要结合社区固有的内部环境要素,不能够孤立地进行讨论。论文网
(二) 主体关系
在社区治理过程中的主体关系这一问题上,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认为社区治理不应当仅仅是某一个主体的责任或义务,多主体之间的通力合作被认为是现代社区治理的合理路径选择。社区治理应当包括国家、公民、社会组织和市场等多种角色。而在这些主体之中,社区领导的统筹作用被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例如,Stoker(2004)认为社区领导在整个社区治理结构中处于中心环节,对整个社区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Stoker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对精英治理的拥护。
(三) 治理过程
相比于主体关系,治理过程的研究侧重点为组织的动态运行和调整,涉及到一套支撑推动组织高效运转的程序和方法。与主体关系相一致的是,Peters(2002)认为治理过程应当注重政府和社会之间的互动,通过共用努力寻求解决组织难题的方法,而这恰恰是当下不少官僚式的社区治理所欠缺的。传统的官僚式治理体系过分强调政府这一主体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忽视社会组织以及居民自身对社区治理的积极影响,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应当赋予社区一定的自主权,使其能够真正投入到自身事务的管理之中,从居民的切身利益角度考虑社区问题,并寻求实际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具体的组织建设上,对社区组织成员进行技能、知识培训以及绩效评价被认为是提升社区行动力的有效方式。
此外,国外学者在进行社区治理研究时多采用质性研究方式,通过研究单案例或者多案例,侧重于因果分析了解社区治理的实际情况。在具体的研究手段上,除了传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之外,比较研究也同样是被较多采用的方式之一,值得国内学者进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