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其他
除了以上陈述的几种,还有许多影响学前儿童利他行为发展的因素。如:公平观念掌握程度、认知水平的内在机制、学前儿童生长的环境等。梁福成等人的研究表明,儿童利他行为的发展受儿童公平意识发展的影响,4-6岁儿童尚未真正获得公平观念,所以在为他人分配时没有把公平原则作为分配标准,表现比较利己,8岁时获得真正的公平观念,表现出较明显的利他倾向[20]。认知水平的内在机制主要有两个:心理理论和抑制型控制。刘步云、静进等人的研究发现,决定共享行为的利他行为的潜在机制是不同的,心理理论与抑制型控制与利他共享行为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虽然心理理论与儿童的利他行为之间没有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是,抑制型控制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儿童的利他分享行为的发生[21]。此外,David Aguilar有研究表明,4-6岁幼儿的利他主义水平与抑制型控制的水平呈正相关。根据沃尔德标准,只有抑制型控制能预测利他分享行为。当儿童的抑制型控制每升高一个单位,出现利他分享行为的概率就增加73% [22]
参考文献:
[1] 李黎、曾拓。儿童利他行为的研究综述[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10,Vol。21 No。05
[2] Mussen。p, Eisenberg-berg N。 Roots of Caring, sharing and Helping。Child Development, 1977,48:1503-1511
[3] 王蕾。小学儿童向社会行为的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4)
[4] 侯广艳。儿童亲社会行为与移情,[J]西宁: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02
[5] 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82~85
[6] 刘晓敏。亲社会行为与利他主义[J]心理学探新。 1003-5184(2000)03-0059-04
[7] 郑健成。儿童利他行为发展研究。[J]上海: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1990。02。002
[8] 满晶。 幼儿互助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J]上海: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03。002
[9] 李丹。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0,23(3)
[10] 蒋达。内隐利他行为的实验研究[J]北京:心理科学。2008,31(1):79-82
[11] Eagly。 A。 H。, & Crowley, M。(1986)。 Gender and helping behavior: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literature。 Psychological Bulletin。111。 3-22。
[12] 郑显亮、顾海根。国外利他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J]上海: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09
[13] 李丹。儿童角色采择能力与利他行为发展的相关研究[J]上海: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02。001
[14] 周强、杨梓。榜样影响儿童利他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J]西安:陕西师大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1995。03。N24。001l
[15] 张和平。 2岁半至3岁半幼儿交往能力和利他行为的实验研究。[J]天津:学前教育研究,1998。01。008
[16] 李黎、曾拓。儿童利他行为的研究综述[J]绍兴: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0-vol。21 No。 5
[17] Hoffman ML。 Empathy and Moral Development: Implications for Caring and Justice[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18] 刘秀丽。幼儿移情概念辨析、重要意义及其发展[J]长春:学前教育研究,2013年第7期
[19] Underwood ,B。 ,&Moore, B。 (1982)。 Perspective-taking and altruism。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1, 143-173。
[20] 梁福成。不同分配情境下儿童公平行为的发展[J]天津: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06。02
[21] Buyun Liu a, Zhelan Huang a, Guifeng Xu b, Yu Jin a, Yajun Chen a, Xiuhong Li a, Qingxiong Wang a, Shanshan Song a, Jin Jing 。[J] Altruistic sharing behavior in children: Role of theory of mind and inhibitory cont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