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治理起源于现代企业制度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国内外很多的学者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分析大部分是在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现代企业最主要的特点是产权结构上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因此现代企业本质上来说是“委托人和代理人两者的合约网络”。自从上世纪三十年代Berle and Means在《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一书中首次提出现代公司的特征是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命题后,便有很多学者对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2]。下面将对公司治理结构的三个主要方面进行介绍。31097
1.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
自从1932年Berle and Means最先发表了关于现代企业的主要特点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问题后,大多数的讨论都是在公司股权结构上进行的。主要针对于股权集中度的问题、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和公司的股权结构与经理人的激励制度安排的关系这三个方面。所以,股权的组成方式是影响企业治理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对公司治理的绩效也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企业股权的组成方式直接体现了不同股权所有者对企业控制权的分配,各股东对其企业控制能力的大小由其手中所持股权的数量所占比率大小所体现。同时,他们指出:当股权过分不集中而且经营者持有股份过少时,因为存在信息不对称,因此经营者是拥有自利行为的个体,他们将根据自己效用极大化的原则,来对公司的资源进行配置,这样的后果有可能会导致股东的利益受到损害,这一类型的经营不能够使得公司的绩效达到最好[3]。论文网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Claessens,Fan and Lang在东南亚地区进行了数据收集,通过对当地不同企业的股权组成方式的研究,发现这些企业的股权大多掌握在一个或几个人手中,即个人或小团体对企业的控制能力极强,并且研究结果说明这种股权集中度越高企业绩效也相对越高,成正向关系。
朱武祥和张帆通对94年到96年中国境内200多家在上交所及深交所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多少对上市前一年到上市后四年这段时间的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等业绩指标的中位数变化差异影响不显著[4]。
孙永祥和黄祖辉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具有较大控股能力的股东或股权集中程度较高的企业其发展较好,这一现象说明一定程度上的股权集中在总体上是有利于公司发展的,使公司的绩效趋于最优。
2.董事会与公司绩效
董事会由股东大会进行选举产生的,他们代表着股东利益,主持董事会议,并监管经理人的任命。董事会所代表的是所有者的权益,对管理层进行监督管理,董事会的组成方式对企业治理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学术界的大量研究都是针对董事会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这一方面进行展开,形成了大量的学术成果。
公司的治理水平会受到董事会的组成方式及大小的影响,Lipton&Lorsch认为董事会的最适规模应是八到九个人,最多不应超过十人,人数较多的董事会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监督能力,但也会产生决策的时滞及信息传递的延缓,削弱了董事会对管理层的掌控力度,从而影响公司经营和绩效。
周国林、孙永祥的研究说明了公司的董事会规模和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着负相关。于东智通过研究了解到了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着曲线关系(显著的倒U型),董事会在一年内的非正式会议与公司以前的年度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5]。
- 上一篇:农业产业小麦国际竞争力文献综述及参考文献
- 下一篇:商业银行竞争力文献综述及参考文献
-
-
-
-
-
-
-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