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观点归纳起来,国内学者认为:面对目前我国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现状,教师应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活跃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应该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虽然关于初中生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目前国内已经有了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但大多是研究现状以及探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而且大多是从教师的教育方法、教育形式、教学经验等角度展开的,尚缺乏人学角度的探究。同时,现有研究大多关注激发学生的情景兴趣,而忽略了学生个体兴趣的培养,特别是实际上学生们对思想品德课缺乏兴趣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
至于国外学者,他们有从心理学、从一般意义上探究兴趣以及学习兴趣,但尚未见到关于我国初中生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策略问题研究的成果。
参考文献文件类[1]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著作类
[2] 曹清燕.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3] 欧顺军.人学概论[M].长沙:岳麓书社,2011.
[4] 陈志尚.人学理论与历史﹒人学原理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5] 任永生.教育即人学:一个教育局长的行动研究[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3.
[6] 曾水兵.走向“整体人”的教育:人学视野下现代教育走向之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7] 何旭明.学习兴趣的唤起——教师的教育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8] 肖庆华.教育改革的人学探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9] 万光侠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 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1] 靳玉乐.新学习方式的实践艺术[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
[12] 苏霍姆林斯基著,毕淑芝等译.育人三部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13] Kivisto,Peter.Citizenship: Discourse, Theory, and Transnational Prospects[M].Malden, MA:Blackwell,2007.
[14] Viktor Emil Frankl.The Will to Meaning: Foundat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Logotherapy[M].New York:American Library,1981.
[15] Nei.Noddings.Educating Moral People:A Caring Alternative to Character Education[M].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2002.
论文类 [16] 张耀灿,曹清燕.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解读[J].学校建与思想教育,2007,(11):11-14.
[17] 万俊人.关于人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求索,1992,(2):29-35.
[18] 陈彩芬,韦红钢,杨彩玉.现代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5,(36):15-16.
[19] 章凯.兴趣与学习:一个正在复兴的研究领域[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2,(1):27-33.
[20] 王秀华.学生主动性学习精神的缺失与重树[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7):76-79.
[21] 倪武林.少年期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些特点与教育问题[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0,(1):77-85.
[22] 涂阳军.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误区——对西方近二十年来有关兴趣研究的总结与反思[J].教学与管理,2012,(30):10-12.
[23] 周亚丽.培养初中生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24] 屈政.初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25] 路玲.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认同障碍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