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的表现国外学者主要从经营模式和监管机构缺失两方面揭示P2P行业的信用风险。经营模式固有的信用风险。Steelmann(2006)提出尽管各国网络借贷有不同的经营模式,但有一个共同的明显特征:交易是匿名的,因此交易在借贷双方是信息非对称的,同时贷款是无抵押的,因此必然存在信用风险。58233
无监管机构引发的风险问题。随着P2P网贷行业的蓬勃发展和野蛮增长,行业风险日益剧增。北美证监会主席David Massey警告投资者防范P2P风险,P2P行业在不受金融监管约束的同时,也说明了目前有关网络融资的监管仍处于空白状态。
国内学者主要从网贷平台、网贷流程和借款人信用三个方面进行P2P行业信用风险的揭示。
网贷平台信用风险研究。学者钮明(2012)认为P2P网贷平台主要存在的风险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资金安全缺乏保障,二是资金的真实意图无法验证,三是个人信息可能泄露,四是缺乏对P2P平台的有效监管。有学者研究发现,行业存在信用评级制度不健全以及网贷信用数据共享困难等问题。此外,国内部分学位论文作者从P2P网贷平台的个体参与者出发,对个别平台进行单独研究论文网,通过案例分析披露各个平台存在的信用风险,对P2P网站平台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网贷流程信用风险研究。中国科学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博士后吴晓光(2011)从P2P借贷的业务流程对存在的信用风险进行了分析,从用户身份与借款原因审核、资金转账、借款使用到还款的全流程,都存在各自特殊的信用风险。
借款人信用风险研究。沈良辉、陈莹(2014)指出借款人存在信用信息识别、借款用途真实性和借款抵押担保问题的信用风险。
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成因分析
国外学者主要从借款人信用风险和信息不对称两方面研究P2P信用风险成因。
借款人信用风险分析。Bruett(2007)提出,P2P网络借贷能够满足那些不能够在银行得到贷款的、信用评级达不到正规金融机构要求的借款人的资金需求,这种微型金融技术建立在社会信用基础之上。在P2P借贷领域,借款人通常经济状况不佳,Lyer(2009)、Larrimore(2011)等国外学者主要研究了贷款人如何判断借款人的可信度,以及进行不同决策所产生的效果来探讨P2P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
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有国外学者研究发现,美国Prosper网站中,借款人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面临着逆向选择的风险。同时他们也注意到社交网络中的一些软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出借者识别借款人潜在的信用风险,以补偿P2P网贷中硬信息的不足。
国内学者主要从参与者信用风险和信用评级体系缺失两方面进行P2P信用风险成因的研究。
参与者信用风险分析。王紫薇(2012)认为网贷行业的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借款者的信用风险和平台的网络安全性风险。借款者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现于风险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理上,网络安全性则主要来源于各种钓鱼网站以及黑客入侵导致借贷双方的个人信息泄露和资金的不安全。
信用评级体系缺失分析。刘丽丽(2013)提出信息不对称及统一信用评级体系的缺乏容易诱发信用风险。由于存在借款人造假和隐瞒行为,P2P网贷平台难以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做出正确和客观的评价,这便大大增加网络借贷的信用风险。潘庄辰、邢博(2014)认为个人信用评级制度不健全及无监管增加了网贷信用风险。在个人信用评级机制缺位的状态下,P2P 平台缺乏充足的信用数据对借款人的信用进行评估, 加之一些借款人为了获得借款提供虚假的信用材料,无形中增加了欠款的可能性。钱金叶、杨飞(2012)也指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面临着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和法律法规缺失等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