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逐渐成为衡量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为此,也会激发商业银行对技术与服务创新的研究。本文对相关的互联网金融文献进行了归纳梳理,在文献的基础上探索互联网金融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从国外研究看,虽然对互联网和金融结合的研究较早,尚未直接提出过“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也未系统性地论述商业银行的互联网发展模式,更多是从互联网技术在金融创新中所发挥的作用、互联网企业跨界金融对现有金融体系的影响等角度展开。
Caouette and Altman(1998)深入探讨互联网金融的信用等级评估,进一步量化了信用风险;Mishkin and Strahan(1999)认为电子通讯技术的提高可以极大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有效解决交易行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和激活整个金融市场;Sato and Hawkins(2001)认为长期以来银行垄断客户信息的局面将被互联网企业打破,其快捷便利的金融服务将极大提升客户的体验。
国内学术界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探讨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商业银行如何谋求转型发展。例,2014,攸胜从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事物出现及金融学说创新角度出发,介绍了我国及国外互联网金融的的发展情况,以及国内互联网金融的成长状况,进而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互联网金融的挑战,重点剖析了商业银行普遍业务创新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几点互联网金融冲击下的我国商业银行可采取的对策建议[1]。二是着重分析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例如,宋光辉等(2014)比较研究了VaR和CvaR 两种模型计量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效果,认为CvaR模型不仅具备优势还能预测未来风险[2];郭纹廷和王文峰(2015)从相关利益主体的视角探讨了伴随互联网金融产生的诸多风险及应对措施[3]。三是从法律法规的角度论述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问题。例如,刘越等(2014)认为监管部门应充分履职,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既不能缺位,又不能越位[4];安邦坤和阮金阳(2014)认为应对互联网金融实行功能性监管,制定规范化、标准化的监管规则[5]。
2.对现状的评述
互联网金融是近几年的较新的概念,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成果论文网,得出如下结论:一是互联网理念在金融领域得到广泛认可和运用。二是互联网金融兴起对商业银行造成冲击并产生深远影响。三是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不容忽视。
因此本文立足商业银行视角,界定了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和外延,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局势下,银行业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问题,通过总结我国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战略下的运营模式和发展现状,分析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层面的模式,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探究我国商业银行如何通过自身的互联网技术优势来提供较好的服务,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1] 攸胜.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冲击与对策研究. [D].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 宋光辉,吴超,吴栩.互联网金融风险度量模型选择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12).
[3] 郭纹廷,王文峰.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防范[J].当代经济研究,2015,(2).
[4] 刘越,徐超,于品显.互联网金融:缘起、风险及其监管[J].社会科学研究,2014,(3).
[5] 安邦坤,阮金阳.互联网金融:监管与法律准则[J].金融监管研究,2014,(3).
[6] 吴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8] 生蕾.信息不对称与互联网金融发展. [D].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理论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