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文献回顾罗纳德·麦金农(1977)发表了著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这本书中通过对联邦德国、日本、阿根廷、巴西、智利及韩国等一系列国家的分析,他认为货币理论与金融传导理论这两个当时已经被证明了的理论对解释实际货币余额对贫困国家的资本市场是有一定的操作作用是很难的,因为不发达经济中的实际利率是完全分离的,麦金农认为如果实际利率过低的话,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就会过低,导致实际利率比较低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经济存在问题和政府的决策存在问题,都是相关原因,就是因为利率水平比较低,居民也不把自己的资产放在银行,这就会造成社会储蓄存款量过低,缺少资金,因此政府不得不使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把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但是,这种分配模式是不能如实的反应资金成本的。资金成本比较低,企业就会出现浪费的现象,这样投资收益就会降低,产能相对低下。这样一循环就会造成国民收入减少,进而储蓄就会降低,金融市场上就会出现资金供不应求的情况。同一年,爱德华·肖(1977)发表了其著作《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凭借着多年来在发展中国家的工作与研究经验,肖针对发展中国家所处的一个经济金融环境,认为应该以“金融深化”为战略目标,开拓创新,稳定发展。肖认为金融深化有着很多的优点,它可以使一个国家更好的去发展经济,它可以使社会储蓄增加,而且它可以使利率发挥它自己的作用,选择市场中的各种各样的投资机会,这样会增加投资收益,提高产能。最后,金融深化可以完成就业和收入的分配公平。麦金农的“金融抑制”和肖的“金融深化”两个理论让发展中国家明确了是有必要去放弃利率的管制,让利率市场化成为主导。76890
2.国内文献回顾
汤青(2007)认为,优秀品质客户贷款利率的下降是由于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商业银行应该将经营重心放在目标客户市场,发掘自身经营特点,合理恰当的决定贷款定价。闫飞龙(2010)从宏观和微观这两个方面讲述了当前制约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因素,他认为我国使用更多的是行政手段而并不是经济手段去控制利率,我国没有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利率目标的确定上,忽视了利率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的传导作用,从而使利率市场化进程更加缓慢。张伟芹(2011)指出,由于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我国各家银行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招揽客户,这将会形成竞争的局势,会有可能导致银行业分化,相比较与一些大型的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当中,中小型商业银行会有更大的竞争压力。孟扬(2013)认为,理财产品的差异定价是和利率市场化有关的。论文网
张水茂(2014)阐述了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定价的影响也提出了相关的对策。郑京京(2014)认为利率市场化和理财产品之间互为影响。李孟阳和高齐圣(2014)对LPR定价机制的有效性分析来进行理财产品定价对贷款利率的影响的分析。丁美月和张兵(2014)通过建立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模型研究了理财产品对储蓄存款的替代效应。胡斌和胡艳君(2015)认为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1] 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977。
[2] 胡斌, 胡艳君。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6(3)。
[3] 罗纳德·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