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资本市场起步早,股权激励相关数据比较具体,国外学者对于股权激励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完善,主要有以下几种结论:
Benson 和 Davidson(2012)采取托宾 Q 值代表企业价值,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研 究,认为托宾 Q 值和管理层持股比例以一种倒 U 型的关系产生影响作用。
Aboody 和 Johnson(2013)的实证结果表明,制定并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的企业,营业利 润和现金流量的上涨比例明显优于其他未实施相关激励的企业,营业绩效显著提升。
Scott Duellman(2013)表示,股权激励既有激励协同效应,又具备机会zhuyi效应。当公 司内部控制较强,严格监督管理层行为时,股权激励的实施能够提升企业经营绩效;当公司 的内部控制较弱,管理层的经营管理环境相对宽松,这种情况下的股权激励的机会zhuyi效应 削弱了激励协同效应,企业绩效并没有得到显著提升。79052
(2)国内文献综述 张维迎(2011)认为,在信息不对称下,经理在企业管理中对有效信息的掌握和转化能论文网
力占据绝对上风,同时他们又最难被监管,当经理对企业剩余价值拥有分配权时,既解决了 企业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同时又提升了企业的经营绩效。徐义群,石水平(2013)对样本企业的财务指标做出相关分析,认为在推行股权激励计 划过程中这些企业的经营业绩提升效果不够明显,即企业绩效和股权激励没有明显的相关关 系。
吕长江,邵帅(2014)认为,在业绩考核指标较为简单、考核周期较短的情况下,管理 者比较容易达到业绩目标,此时的股权激励成为一种福利政策,对于企业绩效和公司价值没 有长期的激励作用。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的回顾叙述,可以知道国外和国内的研究人员对管理层股权激励持股 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影响作用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结论。一些研究人员表示,管理层持股对企 业经营绩效产生很明显的积极作用,可以通过提升管理层持股比例来提升绩效;部分学者则 持否定态度,他们表明管理层持股和经营绩效这两者是一种负相关关系,股权激励为管理人 员赚取私利增加工具;又有学者认为股权激励和公司业绩之间的影响几乎没有。造成结论不 一致的原因可能有几点:
(1)对管理层股权激励定义不同。管理层持股和股权激励的性质并不完全等同,很多公 司没有实施股权激励,但是管理层通过内部职工持股等方式拥有股份;部分公司虽然实施了 股权激励,但是股份只计算进年终奖,管理者并不实际持有。因此,如果将管理层持股直接 定义成该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则会使检验结果产生偏差。
(2)选取的变量指标不同。在研究企业经营绩效时有多个指标可供选择,比如,托宾 Q 值、总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多数研究只考虑使用单一的财务比率进行考核,当然也有 部分研究利用多个财务比率综合衡量业绩;同时,控制变量的选择对实证研究的结果也存在 一定水平的影响。
(3)样本选取。虽然我国股权激励从 1999 年逐步兴起,但是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在 2005
年才宣布正式启动股权激励制度,此时才是我国股权激励机制的真正开端。所以如果选择 2006
年以前就公布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企业作为样本进行分析那么实证结果可能会有较大偏差。
(4)数据选取。因为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选择股权激励计划正 式实施的第一个年度数据进行研究,会影响实验结果。另外,部分学者用面板数据进行研究, 而另一部分学者则选择横截面数据,数据选取方法不同,同样可能影响实证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