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关于企业盈利状况与股价波动关系的一系列研究当中,研究学者们的观点主要集中于信息观与计价观这两种观点。
Ball和Brown(1960)认为会计盈利信息能够解释企业的股票价格,因为投资者能够通过使用财报中的实际盈利数据来和预期盈利进行比对,从而得到企业的发展趋势,来影响自己的投资行为,所以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的会计盈利对股价的变化有了作用。比弗认为,投资者会利用财报中的有关盈利状况的信息,因此在财务报告披露的当周股票价格波动最大。威廉。H。比弗教授(1981)开创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信息观。信息观认为企业的盈利数据能够传播企业盈利状况好坏与否的信号。伯纳德和施托贝尔(1989)认为较长期来说,在短时期内,企业盈利与股价变化的关系更加密切。
Ohlson开创了以计价观为中心的新理论,此后,Feltham和Ohlson发展了计价观的观点,将股票价值与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以及预期盈利结合起来,确立了企业的盈余数据在决定股票价值中的推动作用,即股票价值应等于所有者权益账面净值与预期权益收益扣除机会成本的余额之和。实证会计理论基础包含的剩余收益模型主要是指F-O模型,该模型是1995年由Ohlson和Feltham开创的。剩余收益模型主要是由Ohlson和Feltham(1995)提出并发展起来的。83680
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赵迎红(2011)认为探索盈利信息和股价变化的联系,是会计理论研究发展的推动力,也是中国目前资本市场十分需要的。张思宁(2006)将盈利能力定义为企业利用日常生产活动而产生的获取利润的特质。赵迎红(2010)还认为分析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可以利用剩余收益这一概念。剩余收益是指减去企业的会计利润中的机会成本后的余额。陈巧玉(2010)认为在评价我国企业的整体盈利状况时,把盈利的数量和盈利的质量两者结合起来考虑,创建适合中国特色的上市企业的盈余情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张腾文,黄友(2008)认为现在对于盈利状况和股价的研究分为信息观和计价观,两者主要区别在于如何选择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可靠性,并且更加倾向于计价观。牛建军,岳衡和姜国华(2007)根据剩余收益定价模型来建立了适合我国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的体系,并确认了权益收益率和权益增长率在股票定价中的核心地位。论文网
赵迎红(2013)通过费尔森和奥尔森方法,即著名的F-O计价模型观,对上市公司盈利状况进行系统分析,再对企业的财务报告中盈余数据与股价变化是否具有关联性做出分析,然后分析盈利指标对股票价格的解释力,再运用VAR模型和VCE模型,对我国企业股票价格与盈利状况的动态关联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盈利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而且,这种格兰杰因果关系不管在短期和长期内都存在。祝婧然(2015)采用2014年一整个会计年度的2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报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了一系列的数据分析方法,得出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股价波动和本企业的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王颖(2010)同样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盈余信息与股价具有显著的正相关的关系这一结论。她经过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盈利数据会向资本市场传递企业的盈利状况信息,并且企业盈余和市场上短期内出现的异常收益率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张亚博(2013)在利用F-O模型进行研究后,得到了与我们常识不相符的结果,他认为公司经营状况与股票价格常常脱节,这还反映出我国投资者的结构特点以及我国股市易受国家政策影响的特点。刘婷婷(2014)将2010年-2012年三年的数据分为钢铁行业和农林牧渔业两种行业来分开分析,得出了营业利润率、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这三个属于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连续三年都与股票价格显著相关,说明对于企业公开的年报数据中,最受投资人关注的数据和信息是能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的数据。徐霞和陶凯迪(2014)一共选取了63家制造业中的食品、饮料行业中上市公司2008年末到2012年末的数据。选取了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周转率五个指标作为因变量组成的模型来分析,认为其中每股收益对于股票价格的解释力最强,高于每股净资产,其余指标基本没有解释力。张一华(2012)基于2008年沪深股市的69家信息技术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采用经典单方程线性回归模型,以反映盈利能力的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两个指标等指标,证明两个指标对于股价的影响很大,且呈正相关。 周淼(2014)以112家2010-2012年的房地产公司数据为例,同样得出了股票价格和反应盈利能力的指标呈正相关且显著关系。来:自[优E尔L论W文W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