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辩证思想
(一)对《庄子》批判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庄子生活的时期,封建制在各诸侯国已经广泛确定,奴隶制已经彻底崩溃。奴隶主贵族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们极其痛苦,有无力改变现状,在这种社会现实下,他们就采用了消极抵抗的立场,否定现实世界,寻求所谓的精神逃脱,幻想出一个自我沉醉的精神世界。从《庄子》一书哲学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玩世不恭的消极萎靡和没落失望的情绪,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这一没落阶级的思想感情。庄子哲学以主观唯心zhuyi和相对zhuyi为认识论基础,形成一个巨大的唯心zhuyi体系,成为战国时道家的一个主要流派。相比之下,则能自觉运用辩证唯物论,形象表达深奥哲理。[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诗人用极度夸张手法表达自已主观感受,立体高耸的大山在不畏千难万险的红军看来,不过是一颗微不足道的小泥丸而已。 这种超越常情的艺术创造是借助于心理空间来实现,又是诗人不甘屈服于有限空间的显示。“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直接继承了庄子“知天地之为提稊米也”的精神,又不抹杀物体之间大与小的差异。诗人以雄大的魄力面向人世,胸怀宇宙,于无限中窥有限,于有限中求无限,辩证地看待二者的关系,因而终于能够在有限中体会到了无限,在无限中超过了有限。文献综述
“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这种批判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受到庄子思想的影响。在先秦诸子中,庄子的思想是最富有批判性的。他对于当时统治阶级为争权夺利所采取的一系列残暴虚伪的手段,庄子认为统治者会利用儒家提出的“仁义之道”,成为他们假公济私、窃国称侯的工具,反而得不到真正的实施。他切中要害地指出:“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 ?”在庄子的眼中,所谓的“诸侯”不过是假装仁义道德的“窃国”贼而已,庄子的批判矛头,还直接指向了历代所谓的“圣人”:“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黄帝尚不能全德,而战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尧不慈,舜不孝,禹编桔,汤放其主。武王伐纣,文王拘羡里。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孰论之,皆以利惑其真而强反其情性,其行乃甚可羞也。”甚至于孔子,也被贬低之为 “缝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贵”的利禄之徒。诗词显而易见的受到了庄子的这种批判性精神的影响。不过,庄子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是对远古原始愚昧社会的缅怀,他理想中的社会是“同于禽兽居,族与百物并”,“同乎无欲”,“同乎无知”,就是人和飞禽走兽生活在一起,和万事万物相聚在一起,成为人兽不分,人和万物没有差别,大家都没有知识,也没有欲望的,没有社会制度的混沌世界。[2]因此,庄子的社会理想是倒退的。而诗词对社会黑暗现实的彻底批判与大胆否定,是导向美好未来的,“粪土当年万户侯”的目的,是“敢叫日月换新天”,从而达到“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实现人类最美好的zhuyi社会。的社会理想是进步的、向上的。这是诗词和《庄子》的不同之处。
(二)对“大鹏”意象的辩证运用
读过《庄子》的人都知道,它的第一篇就是《逍遥游》。逍遥,是指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样子;游,在这里指的是人的交往与处事。庄子在文中借助鲲鹏卓尔不群、横空出世的形象,表达了一种无拘无束的人生追求。而为了达到这种人生境界,必须超脱与周围事物的对立与依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