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一、刘熙载论孟子文章“用法至密”
    刘熙载《艺概》中称:“孟子之文,至简至易,如舟师执柁,中流自在,而推移费力者不觉自屈”。[2]刘熙载认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是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如舟师在水流之中执掌船柁,自由自在的航行,即使是对于文章的经义解释困难的人也不会觉得委屈了自己。那么,孟子文章之所以可以如“舟师执柁,中流自在”,又可以使“推移费力者不觉自屈”,是因为孟子的文章“至简至易”,而“简”“易”正是体现在孟子的论辩艺术上。
    动荡不安的战国时期,是一个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诸子百家根据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纷纷走上了论辩的擂台。他们论辩天命与人事的关系,国家治乱的根由,王道霸道的优劣,人性善恶的起源,战争胜败的关键,社会分工的需要,君臣贤愚的标准,论辩之盛,风靡一时。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孟子,也成为了活跃在这个时代里著名的思想家和雄辩家。
    刘熙载认为,“孟子之文,百变不离其宗,然此亦诸子所同。其度越诸子之处,乃在析义至精,不惟用法至密也”。[2]孟子的散文百变不离其宗,是与诸子所同。然而,孟子散文超越诸子处,则是“析义至精,不惟用法至密”。因而,孟子文章的显著特征,刘熙载认为是“用法至密”,同样这也正是孟子散文显著的论辩特色。孟子也正是素以好辩著称。
    在《孟子•滕文公下》中,公都子说:“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6]战国中期,正如孟子所说:“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6]圣王不再出现,诸侯无所忌惮,一般士人乱发议论,杨朱墨翟的学说充塞于天下,于是所有的主张不属于杨朱派,便属于墨翟派。杨朱墨翟的学说不消灭,孔子的学说无法发扬,这便是荒谬的学说欺骗了百姓,而阻塞了仁义的道路。所以,孟子“欲正人心,息邪说,据诐行,放淫词,义承三圣者”,[6]也就是孟子想要使人心端正,消灭邪说,反对偏激的行为,驳斥荒唐的言论来继承大禹、周公、孔子三位圣人的事业,就不得不辩论,而并非好辩。
    郭沫若在他的《十批判书》中写道:“孟子是以好辩而受非难的人。他不断地和人辩,和宋牼辩,和墨者辩,和自己的门徒辩,辩得很巧妙,足见他对辩术很有研究”。[7]孟子熟练地运用了各种论辩手段,以能成功地达到他的论辩目的。对孟子高超的论辩艺术的探讨研究,可以通过四个方面:论辩的逻辑,论辩的语言,论辩的方法,论辩的风格。刘熙载认为《孟子》散文的显著特征是“用法至密”。为了证明刘熙载观点是否正确,以下主要从论辩的逻辑和论辩的方法两个方面加以论证。
    (一)论辩的逻辑
    逻辑是雄辩的力量所在。孟子在《离娄章句下》中指出:“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6]意思是说:天是那么高,星辰是那么远,如果能够推究既成的事实,那么,即使一千年以后的冬至,也是可以坐着推算出来的。由此可见,孟子是非常重视“推理”在认识中的作用,并且在他的论辩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推理。在孟子的文章中,“类推”和“喻证”用得最多,其他如归谬、反证、排他法,也用得很熟练、恰当。孟子的论辩有着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其中“类推”的主要形式有:知类察类,从而指出对方的不知类逻辑错误;比喻论证,通过形象的譬喻增强论辩的说服力;破斥二难,摆脱困境。
  1. 上一篇:《百年孤独》中叙事技巧的运用
  2. 下一篇:论《木兰诗》的民歌色彩
  1. 孔子礼治思想研究《论语》为中心的考察

  2. 爱丽丝门罗小说《逃离》中的女性意识

  3. 论毛泽东诗词对《庄子》的创作接受

  4. 论佛学对苏轼文学作品的影响

  5. 小说《三国演义》刘备领导艺术研究

  6. 论李白诗歌的飘逸之美

  7.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幻灭与升华

  8.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9.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10.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11.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12.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13.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14.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15.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16.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17.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About

优尔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youerw.com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