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粮食背后的秘密——《狗日的粮食》

《狗日的粮食》以粮食为切入点展开,写出了物质的极度匾乏对人类生存造成的严重威胁。在这里,人的价值被与有限的粮食等同起来。洪水岭的光棍汉杨天宽带回了一个脖子上长者瘿袋的女人,是一个用二百斤谷子买回来的女人;夫妻俩给孩子起的名字都是粮食;人们对粮食的渴望让人毛骨悚然,“人眼见了树皮都红,一把草也能逗下口水”,一边是贫困饥饿的生活,一边是近乎动物寻觅食物的满足,这种扭曲的知足惬意在小说的生存空间里让人嚼了满嘴苦涩。在这个先决条件下,杨天宽和瘿袋把“粮食”作为了所有生活的重心。在这样一个吃不饱甚至找不到粮食的生存处境中,对粮食的渴求,想养活一家老小的本能促使瘿袋女人使尽一切方法,通过各种手段,让一家八口人在那个饥荒的年代活了下来。她到天德菜园里摘南瓜,在别人歇晌的时候去草坡上扒野菜,摘邻居家的葫芦,甚至顺手拿队里的嫩棒子、谷穗子、梨子、李子……那个困苦的年代,经历过饥饿折磨的人们,什么个人尊严、伦理道德都得给填饱肚子的本能让路。直到最后也是因为一本购粮证让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粮食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被异化了的人,是为了生存不择手段的人,是只为了“吃”而活动的人。当生命存在的基本需要都无法得到满足时,人存在的意义就会受到动摇,正常的生命活动将不能进行。他们像动物一样满山坡寻找食物,没有别的活动方式,失去了作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性。生命想要有存在的意义,就必须活着。余华在《活着》中告诉我们,“人是为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心理学家马斯洛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人的需要的五个层次。“这些需要是以一种层次的发展的方式,以一种强度和先后的秩序彼此关联起来的。” 在需要层次理论中,生存需要是处于需要的最底层,是其余四种需要产生的最基本前提。当最底层的需要都得不到满足,人生存的意义又从何而来呢?而在《狗日的粮食》中这样的一个生存处境,那里的人们活着的唯一目的只是为了吃。瘿袋女人为了生存所做的顽强反抗、挣扎,到最后都只是为了吃。对“吃”的需求已经不是人们最基础的生存需求,而是生命的全部,所有的精神寄托和价值所在。人已不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而是成为了被粮食异化的人,被粮食束缚了生存的人,人们在这个被粮食占领的狭隘的生存空间里苟且。“瘿袋”就像是被粮食异化了的符号,她的一生都跟粮食有关,她的出现与两百斤粮食有关,它是用粮食换来的,踏进洪水峡,踏进杨天宽的家,就注定了要肩负起与生存抗争和生儿育女的职责。直到死,才终于不用为“明儿个吃啥”担心,最后说的那句“狗日的粮食”,是发自肺腑地对自己与粮食纠缠了一辈子的经历的怨恨。

刘恒总是善于通过个人的命运来折射出整个时代的痕迹,让人感受到生活中有那么多因为物质匮乏而带来的苦难与沉重,并看到了挣扎在如此贫瘠艰难环境中的中国底层人民,他们的欲望和要求。动荡飘摇的时局,极度匮乏的物资,为了个人生存而不择手段,直至性格上的分裂扭曲,我们已经不能用单一的标准来概括了人们的好坏善恶。如果不去抢占别人的食物你就无法生存。我们为瘿袋女人的蛮横泼辣、顺手牵羊而不齿,却又被她苟且地活着而撼动。平凡的人们只能在这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困顿,从而求得生存的一席之地。

上一篇:绥宁苗族婚嫁习俗的传承与开发
下一篇:没有了

玄幻耽美小说中的女性反向书写

威廉特雷弗叙事结构对其小说伦理的影响

论苏童与麦卡勒斯小说中的地域情结

唐宋词的情理圆融及其创...

新历史小说中的性叙事研究

论钱钟书小说《围城》中的动物隐喻书写

鲁迅创作中的审丑意识探究以看客•鬼神为例

ASP.net教学互动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巨蟹男一眼就喜欢的女人...

上海中小學生沪语使用情...

列车信号采集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solidworks叠合楼板生产线设...

《风雨像生货郎旦》试论

债务对财务管理的影响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高职校企合作开发机制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新旧會计制度衔接中高校...

AT89S52单片机温度警报器的设计+PCB电路图+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