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一时期的电影发展已有不少前人的著作。比如郦苏元与胡菊彬合著的《中国无声电影史》,这是一本专门研究中国无声电影的著作,文中提及的无声电影的发展在20世纪20年代与30年代初期达到巅峰,这正是本文的研究时间段。书中对这一时间段无声电影在内容拍摄手法、影院的发展以及制片公司的发展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程季华、李少白、邢祖文编写的《中国电影发展史》都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这篇著作重点阐述了中国民族电影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发展过程。在专门史著作中,贾磊磊的《中国武侠电影史》则将武侠电影的发展进行了梳理,李道新的《中国电影文化史》对该时期的电影进行了描写,为本文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秦喜清的《1920年代:民族认同与中国早期电影的确立》一文在社会意识变迁上给予本文重要的参考。
综观对民国电影的研究,已经有很大的成就。但我认为,它依旧有值得更深研究的地方。报刊中的电影广告是电影宣传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在《杭州民国日报》中的电影广告的研究尚未涉及。可以说专门以《杭州民国日报》的电影广告为研究对象的相关学术论文极少涉及,因此在本文的探究中,主要通过对于报纸广告的总体分析,以及大背景下的社会意识的转变,希望将电影广告的发展与社会意识的变迁联系在一起,并进行系统地整理,这既是对《杭州民国日报》研究的一个补充,也希望在电影发展与社会意识的研究中提供资料。
一、《杭州民国日报》中的电影广告
电影自19世纪末传入中国,经过发展,日益普及到市民生活中,逐步成为受到广泛欢迎的一种娱乐产品。浙江借助于其毗邻上海的地域优势,在民国电影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电影广告作为电影传播的最主要手段,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民国时期的浙江身处上海的辐射圈中,在20世纪初就开始在报纸上刊登早期的电影广告,扩大了电影在浙江市民生活中的影响力度。《杭州民国日报》作为浙江省国民党部的机关报,是浙江省较大的舆论报刊。
从1927年创刊的《杭州民国日报》,直至1934年更名为《东南日报》,期间主要在第二张第六版或第四张第一版持续刊登电影广告共511则。其中出现的电影院主要有杭州影戏院、西湖商场娱园、西湖共舞台、西湖大世界、浙江大戏院、西湖大礼堂电影院等。其中对于1927年至1933年的电影广告的内容分析,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刊登广告的电影院数量的变化
1927年至1934年的《杭州民国日报》中刊登广告的电影院数量逐渐增多。从1927年4月16日到1929年4月27日,刊登广告的电影院只有杭州影戏院和西湖商场娱园。1929年4月29日至1929年6月15日,电影院数量增加至三家,分别杭州影戏院、西湖商场娱园和西湖共舞台。1929年6月19日至1933年1月15日,电影院数量则稳定持续在四家(在1929年7月15日至1930年11月8日曾数量又削减至三家),分别为杭州影戏院、西湖商场娱园、西湖共舞台和西湖博览会电影场,后期为杭州影戏院、浙江大戏院、西湖大世界和西湖大礼堂电影院(表一)。
表一:《杭州民国日报》(1927-1933)电影广告中电影院数量的变化
(资料来源于《杭州民国日报》1927年至1933年)
(二)电影广告的变化
除了电影院的数量有着明显的变化,1927年至1933年《杭州民国日报》中的电影广告也有着多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广告形式、广告内容上:
1。广告内容越来越详细
在广告的形式上面,广告从一开始简单的只介绍电影名称、上映时间外,逐渐增加了更多相关信息,比如电影类型、故事梗概,有时还会出现对于电影的评论。1927年4月16日至6月17日,西湖商场娱园的电影都只有简单的关于电影名称和上映时间的介绍,1927年7月份的电影广告已经出现了关于电影的短评评论,1929年4月29日起,广告版面的电影院数量增加,由于版面受限,电影广告中不再刊登短评,但是一直都有简单的电影内容介绍、电影主演阵容,还包括电影出品公司的介绍(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