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鸦鹊慕腥膻,犹向巢边竞纷泊。[3](p2522)
诗人觉得乌鸦的贪婪本性是天下无出其右的,接着列举“攫肉”、“探雏”、“占树”等种种恶行,使乌鸦的贪婪习性一目了然。待吃饱之后便站在巢中发出难听的叫声,这里的声声乌啼不再是预报喜讯的好音,而是乌鸦贪婪而聒噪之本性的体现。这里不仅仅表现的是乌鸦贪婪的本性,更多的是借战地乌鸦侧面烘托战争所带来的创伤,是为了表现腐尸遍野的社会惨状,为乌鸦这一意象增添了忧郁凄凉的感情色彩。
(二)聒噪文献综述
在唐诗中,我们发现在一些破败荒凉的场景中总能寻到乌鸦的踪迹。唐朝经历过安史之乱等一些历史动乱,诗人们用自己的笔记录下历史的血腥,战场中的声声乌啼如葬钟一般成为了大唐王朝繁华落尽的衰亡曲。李贺《相和歌辞·莫愁曲》 “鸦噪城堞头”[3](p154)刘长卿《送常十九归嵩少故林》“古堞萧条晚噪鸦”[3](p851-852)把噪鸦和古堞置于同一画面中,在荒凉萧条的古堞之中加入了纷纷鸣噪的乌鸦,从声音上加入了一份凄凉与萧瑟。此外,杜甫《孤雁》、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元稹《闲二首》、杜牧《秋晚江上遣怀》这些诗中都用过“噪鸦”或“鸦噪”这类词。而且这些诗除了都表明了乌鸦的聒噪之外,所述之景也都是萧瑟荒芜,破败不堪的。可以看出,从中唐、盛唐再到晚唐,各个时期都有代表性的诗人在自己的诗歌中提到了“鸦噪”,这也说明聒噪实乃鸦之本性,更确切的说是大嘴乌之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