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真假悟空的社会内涵文献综述
“《西游记》所展现出来的神魔世界,其实也是以现实世界作为基础和参照的,通过神仙间的所见所闻来表现现实人间的事态变化。”【4】
这部小说创作于明嘉靖末至万历初年间。在这一时期,社会制度体系开始发生变化,长期的封建社会逐步开始解体。统治集团日益腐朽,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断激化。由于政治现实的失败,儒学作为精神支柱的政治思想遭到空前危机。以王阳明心学为开端的思想运动开启,人们内心中对个性的追求以及崇尚自由的思想日益明确,如此一来,心学和儒家传统思想相抗衡,不可控制的发生矛盾,由于中国千百年来信奉的儒学不会轻易消失,仍然具有存在的价值,不可避免的与市民阶层的个性向往相抵触,它们二者的冲突演变为社会和个体存在的冲突,在真假孙悟空章回中,便表现为“二心竟斗”,可以看出,这也是作者二心争斗的展现。
想要了解作者通过真假美猴王影射出的当时社会形态,可以先从作者吴承恩的创作背景出发,他的家庭由原本的下级官吏沦落到成为小商人,而在当时的历史时期,商人阶级是最底下的阶级,没有发言权,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吴承恩出生了,不过他的父亲没有放弃求官之路,于是将希望寄托在了吴承恩身上,希望他能够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能够做官为皇上效命,为黎明百姓做好事,成为名垂千史的忠臣。然而面对两次科考的失利,没有达到父亲的期许,以至于让父亲怀着遗憾离开人世,这些对吴承恩的打击不可谓不大。同时他需要兼顾现在的家庭,双重压力之下使得吴承恩差点就此倒下。在经历了人生的跌宕起伏后他开始深沉的考虑社会人生的问题,用自己的文字向不合理的社会进行抗争,作者笔下的孙悟空就是一个典型形象,首先通过对玉帝、太上老君、如来等有统治能力的人进行反抗,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上天不可侵犯的威严,是让人窒息的象征,同时也是作者在某种程度上蔑视和嘲笑的对象。而想要追求自由,崇尚个性的孙悟空被他们联合镇压,暗示了孙悟空悲剧的命运,始终无法摆脱封建的大山。后来在降妖除魔的过程中,原本压着他的大山,却在途中多次伸出援手,作者也把他们开始往正面形象上面鼓吹,虽然时有叛逆,但是在这时候主要矛盾是取经路上的妖魔,携手并进方是真理。其实造成这样思想变化的原因仍然与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孙悟空在吴承恩的笔下前后的相异其实是作者的二心所致,他在他所生活的时代精神局限里的反抗是软性的,是矛盾的,因而这种思想上的弱化也一定程度上体现在孙悟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