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在哪里插U盘啊?
——在电脑上插U盘。
(13)——在哪里吃饭啊?
——在家里吃饭。
若不是在这样的对话语境中,例(12)一般会说成例(11)的a句或b句,例(13)一般说成“嗯嘎去吃饭。”(“嗯[上声]”,“我”的方言发音;“嘎”,“家”的方言发音。)
2.1.4.在趋向补语前表示动作有方向性
(14)青蛙跳到水里去。——青蛙跳呃水内去呃。
(15)你先把钱拿去。——你先把钱拿呃去。
2.1.5.盐城东台话的“V呃”与盐城市区话的“V了”
根据蔡华祥《盐城方言研究》[4](P289、),在盐城市区方言中,有一个与东台方言作用相似的“了”,可以用于引进结果补语,形成“V了C了/特”的句法格式,而且这一句法格式的凝固程度很高。第一个“了”是标记结果补语的“了”,仅仅起一个标记或连接的作用。第二个“了”(包括“特”)是表示完成的动态助词。这一点与盐城东台的“V+呃1+C+呃2 (了)”的结构(2.1.1)十分相似。而且“呃”“了”“特”在方言中发音也很相似。在引进结果补语方面,这两种句法结构似乎可以看做同一种。
“V了”也可以用于引进趋向补语。但是盐城话中的“了”作为趋向补语的标记并不具有强制性,例如“你先把钱拿去”也是合法的。在这一方面,东台话的“呃”的强制性要远远大于盐城话。
盐城话中的“V了”还可以标记状态补语。例如“他说话说了快凶呢。”(意为,他说话说得可快了。)“家内收拾了清清爽爽的。”(意为,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但是东台方言中,状态补语与普通话一样都是用“得”引进的。
2.2.东台方言中趋向补语的特点
2.2.1. 趋向补语中双音节占优势
(16)他拿来一支笔。——他拿呃一支笔过来。(加上“呃”)
他拿过来一支笔。(将单音节补语改为双音节)
(17) 他摘下那个苹果。——他把那个苹果摘各呃来。(在动词和趋向补语之间加“呃”,并将句子改为把字句)
(18)他往口袋塞进了一百块钱。——他往袋呆塞呃一百块钱。(直接用“呃”代替趋向动词)(“袋呆”,意为袋子里。)
(19)他抓起两个鸡蛋。—— 他抓呃两个鸡蛋起来。(在动词后面加上“呃”,并将趋向动词移到受事之后)
——他抓起来两个鸡蛋。(将单音节“起”补足成双音节的“起来”)
在东台方言中,并非所有趋向动词都可以直接作趋向补语,例如没有趋向补语“到,拢,开”。在东台话中,趋向补语必须是双音节或多音节的,常带“来,去,起来”。对于一些单音节的趋向动词要对它们作或多或少的处理,要么在前面加上“呃”,要么在后面添上“来,去,起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