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从“道傍过者问行人”开始,诗人通过设问的方法,让当事者,即被征发的士卒作了直接倾诉。
作者以一个“道傍过者”的视线目睹了发生在眼前的这一切的一切,他心痛、愤怒,“点行频”是全诗的一个“诗眼”他言简意赅的点明了造成百姓们失去亲人、田地无人开垦而废弃的根本原因,所以后面的“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实指唐玄宗,表达了诗人此刻的悲痛与愤恨。诗人写到这里,话锋一转,打开了另一个触目惊心的画面。以“君不闻”三字开篇,以谈话的语气把读者的视线从流血成海的边庭转移到广阔的内地。诗中的“汉家”也是影射唐朝。原本华山以东的良田美池,屋舍俨然,变成现在的荒无人烟,杂草丛生。此刻,杜甫通过眼前的所见所闻,联想到全国的景象,由点到面,使得诗的表现容量得到了扩展,表现深度也得到了加深。论文网
从“长者虽有问”起,诗人又推进一层。“长者”二句揭示了统治者施加于他的精神枷锁,但是终究是束缚不了的,紧接着下句话就有了埋怨。从一开始征人的内心愤怒却不敢言,到最后的一吐为快 ,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征人当时的矛盾心理。这几句写的是真实的现状,因为“未休关西卒”,大量的壮丁才被征发。而“未休关西卒”的原因,正是“武皇开边意未已”导致的。“租税从何出?”又与前面的“千村万落生荆杞”相呼应。这样前后呼应,不断深入,对社会现实的暴露越发深入。这里连用几个短促的五言句,不仅体现了士兵们哀痛地心情,也体现出那种想要一吐为快的情态。这样从当事人的口中,得知抓兵、逼租两个方面,揭示了统治者的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的双重灾难。
诗人接着感慨道:如今是生男不如生女好,女孩子还能嫁给旁边的村落,而男孩子却只能战死沙场、尸骨未寒。这是发自肺腑血与泪的申诉。在封建社会制度下重男轻女本身就普遍的存在。但是由于连连的战争,大部分男儿战死沙场,在这一残酷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却改变了这一社会心理,可见这一社会现状给人民的心灵造成了多大的影响。最后,诗人用悲伤地笔调,描述了长期以来的悲惨现实和凄清悲凉的场景。与开头人声鼎沸的气氛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这些都是“开边意未已”所导致的后果。诗人通过《兵车行》使自己的情感得以抒发,表达了对这一现状的控诉与自己不能改变这一切的发生的无奈。
天宝十二载春,诗人作《丽人行》,诗云:声“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黄门飞鞚不动尘, 御厨络绎送八珍。••••••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浦起龙在评论此诗“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慨叹”[2](p53),这首诗确实写出了上层贵族骄奢淫逸之颓风,批判了杨贵妃兄妹奢侈淫乱的生活,批判的矛头甚至指向唐玄宗,对其宠爱杨国忠兄妹、追求奢豪淫靡的生活而导致弊政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与抨击。虽然两首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完全不同,但是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基本上是一致的。
二 杜甫边塞诗的意象特色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其中,诗人所写的陇右诗中的边塞诗便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在安史之乱的第五年从中原流寓陇右这块西北偏远的地方,这个地方对于他来说是陌生的。然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为他后期创作边塞诗营造了充分的环境,其诗歌采用细腻的笔触,不像盛唐诗人选择豪情壮志的意象,悲秋与茫然是诗人心情的基调,用陇右秋天的个体玲珑意象入诗,体现着凄楚悲愁、平实悲凉,这些边塞诗中的意象可分为三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