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同一人物前后对比
小说中通过对同一人物前后对比,突出一定的主题或显示一定的人格特征。在毕淑敏的散文-----《孩子,我为什么打你》一文中的开头:正当作者与朋友聊天,对于自己不管在什么时期都没有打过人而自豪时,孩子却突然的插嘴说到妈妈经常打一个人就是他。这是明显的同一人话语的前后不一致,通过对作者前后话语矛盾的对比,使文章顿起悬念,为下文突出母亲是因为爱孩子,在任何教育方法都无果的情况下而不得不使用打这一手段帮助孩子纠正错误,让其健康成长这一主题做铺垫。
而在《红处方》一书中,则更多的运用到了对比手法。如《红处方》中的“三大伯”,原来是“老三届”,这样的一代人,因为受时代的影响,通常他们和人交往时,都是与人为善的,是不会轻易上当的,更不会去害人的。而曾经的“三大伯”确实是这样的人,是“表现最好的知青”,但是因为长大的孩子要去大城市生活,他不得不放弃了多年在乡村辛苦打下的关系网,去了大城市的环卫系统负责垃圾的处理,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们以后能过上好的生活而不是一辈子呆在垃圾中转站,于是他开始铤而走险进戒毒医院卖毒,以赚取高额的差价,过上好的生活。通过对“三大伯”的生活环境,人物前后不一致的行为进行对比,揭示了“三大伯”是因生活不易才走上了卖毒这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