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应该用“过”却用“了”
我去年去了四川,所以今年我不想去四川了,我 想去云南。 (错误)
我去年去过四川,所以今年我不想去四川了,我 想去云南。 (正确)
第一组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我曾经去过 四 川, 已经有了在四川旅游的经历, 所以不想再去四 川,而是想去别的地方。句子表示的“曾经的经历”而 不是动作的结束完成,所以应该用“过”而不用“了”。
三、初级阶段留学生“过”习得偏误成因
1.受母语负迁移影响
由于初级阶段留学生刚刚接触汉语, 不能用汉 语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没有形成一定的汉语语感,因 此,初级阶段留学生在习得动态助词“过”的时候更 容易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从类型方面看,韩语和 日语都是黏着语,而汉语是孤立语。 从语系方面看,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关于韩语和日语属于哪种语系 存在较大的争议,没用统一的定论,但是可以肯定的 是,一定不属于汉藏语系。 因此和汉语也不同。 所以 很多韩日留学生将“过”认为是过去时的标志。 这种 情况大多发生在学生习得汉语“过”字的初级阶段。
2.汉语动态助词复杂规律的影响
学习者很多时候是盲目的使用, 而忽略了使用 的条件和使用的限制。 比如在否定句中否定副词
“没”一般情况下不与“了”连用,而否定副词“不”却 可以与“了”连用。“过”的否定形式只能用“没”,“没” 和“ 过” 同时出现。 很多初学者在否定副词“ 不” 和 “没”使用上还存在一定混淆,同时在“了”和“过”的 使用上也存在一定的混淆。 所以在“了”“过”和否定 副词“不”与“没”的连用的句子中常常出现大量的偏 误句子。 很多留学生初学汉语并没有形成一定的语 感,因此怎么用,用在什么位置,常常都是依靠自己 所学到的规则和固定用法,而汉语的语法规则比较 复杂。 但很多语法规则的细化程度不够,导致很多 留学生造出大量的偏误句子。
3.对外汉语教材和教师的影响
曾经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好的教科书和有效 的教学法,能够使没有经验的教师成为一个好老师。 如果缺少这些,一个优秀的教师也难以真正在教学 上登堂入室”。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材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教师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教师 “教什么” “怎么教”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问题。 一些老 师对“过”的讲解很生动幽默,有很多值得人学习借 鉴的优点,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有的老 师会先把“过”的语法意义告诉学生,然后按部就班 地学习教材做练习,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就会觉得很 生硬,很晦涩,教师应该尽量采用一些演绎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这个词可能的语法意义,然后老 师再细致讲解,这样更利于学生接受。
4.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调查中初级 A 班的金民宣同学是一名非常善
于思考的学生,很善于举一反三自己总结规律,从认 知类型上来说,他是属于认知繁化型的学生,常常能 对问题观察细致入微,从而得到很好的学习效果。与 金民宣相反的是一名来自俄罗斯的学生, 他平时的 接受能力很好,能一点就透,不过他属于认知简化型 的学生,常常浅尝辄止,刚明白一点儿问题就停止继 续深入学习了,所以学习效果只是一般。 由此,我们 可以看出学生的自身因素对学生的习得效果是有着 重要影响的。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