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和狂人这两个“疯人”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知音,作为两个“疯子”,他们却都一心想要拯救周围的“清醒人”,自身陷入了层层“看客”的包围之中,身在人群中却找不到安全感,时刻警惕着身边隐藏的各种迫害,灵魂饱受着折磨。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二 “疯癫”与文明

堂吉诃德和狂人不仅具有共同的“疯癫”表象,在他们“疯癫”的背后更包含了深刻的隐喻意义,同时他们也具有各自的时代文化烙印。

《堂吉诃德》一、二部书出版于一六〇五至一六一六年间,值得注意的是,在文艺复兴的大时代背景下,和塞万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同时代的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1564-1616)在差不多的时期,创作了一系列无可比拟的伟大悲剧——《哈姆 六〇一年)、 (一六〇四年)、《麦克白》(一六〇五年)、《李尔王》(一六〇六年)。可以看出,在西  Saavedra)创作他的疯 时,莎士比亚也在创作他的疯子国王。

在《堂吉诃德》第一 父之口指出:“这位绅 的病根,说的 谬,如果谈 头是道,可见 脑各方面都清楚,稳健,所以只要不提 道,谁都认 见很高明”,[1](上册,p276)而到了第二部时又提出真正的“堂吉诃德的识 在一起分不开的”,[1](下册,p431)。而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王子在目 位的惨变,他的第一反应并不是个人的家仇,他真正思虑的是如何拯救整个时代的危机:“时 儿脱节了;啊,真 我偏要我把它重新整好!”[4](p43)哈姆雷特的思考早已超越了个人与家族的仇恨。联系大时代背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zhuyi思想兴盛,推动了“人”的觉醒,那么,为什么在“人”觉醒的时期两大文学巨匠都不约而同的塑造“疯癫”形象?

上一篇:论儿童文学的苦难意识
下一篇:梅卓小说中民族立场的双重性

《千与千寻》中神话元素的象征意义

《林地居民》中的视角转...

清末民初的广东媒妁与社会变迁

晏殊与晏几道二晏词风之异同

1917-1937杭州基督教青年会与平民教育

北魏平城墓志与邙山墓志...

良知与诗思王阳明诗歌世界初探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安康汉江网讯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网络语言“XX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