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元年,重新从京口开浚运河,直达常州。之后,运河又常会淤塞,天顺六年又重新修建。成化六年,把辛封到陵口段又进行了疏浚。弘治年间重新疏浚京口到奔牛段,以便漕运。之后每过三五年就要疏通,不然河道就会淤塞。

2.1.1明代丹阳城区段运河的整治与改道

运河丹阳城区段旧址现在的城河路,它是从东门入,北门出,经贤桥、和平桥新桥穿城而过。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至三十六年,丹阳建造内外城垣时,把内城建在漕河西岸,随即建了外城,将漕河的一段包在城内从西北方向流出,并建东北两水关。这时的河道是从北水关进城,经新桥、贤桥,出东门水关桥,再往今尹公桥宝塔湾方向。到了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知县李学道凿通演武场(军队练兵习武的地方),使运河与西门城濠连接,经南门,合香草桥、简渎桥水出东门桥,再流入运河。并把运道迁到了城外,公私船只不再受到城门的阻扰,往来更加便利,也使城中百姓也可免受打扰,这条运道被称作“新开运河”。 但是从长乐铺到六里桥大约半里,河岸经常崩塌,因此每年都要疏通运河。万历十八年(1590年)知县周应鳌建议开挖一条支河来避免沙土淤积河流,但是没有实现。文献综述

明代时期运河丹阳段有过两次改道。第一次改道是在万历十六年(1588年),为了保持航运的高水位,知县周应鳌凿通演武场,开浚西南城濠,引北门七里庙运河入西门护城河,环城半圈到东门外,深1丈5尺,宽10丈,自西向东长8里。从此,漕运往来一切船只都从城外绕行,城内再无驿骚之扰。第二次改道在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之前,知县旷鸣鸾通过乡绅张捷、贺世清、姜志礼、汤道协助,贺学古捐田,把尹公河附近河道改凿成弯道,名为“转河”,河湾称之为“宝塔湾”。建立堤坝巩固,并建了三义阁和万寿塔(今万善塔)。现在万善塔内的弯弯曲水大都也是这个时期的“转河”河床改造的。两次改道使丹阳城区段运河更加畅通,便利了百姓的生活。作为鱼米之乡的丹阳,运河正是它的母亲河,孕育着它的兴盛与繁华。

2。1。2明代徒阳运河的疏通

运河在丹徒城内有四十五里,在丹阳城内有九十里,地势很高,上游设置了京口闸,下游设置了吕城闸,每年冬天关闭闸口来蓄水,以保证漕船往来通畅,如果水流还不够就用湖水补给。又在距离吕城十八里的地方设置了奔牛闸,水利官亲自到闸上监督。之后漕船通过的时候,先关闭奔牛闸,再开启吕城闸,以防止河水流失。明嘉靖年间,这个方法的效果却越来越差。冬天运河很容易搁浅,只好让百姓去疏通,但是没过多久又淤塞,年年如此。知府吴㧑谦、曹一鹏、范世美后来又用原来的方法去处理运河淤塞问题了。

这段运河从京口到三板桥武进交界处,一共有一百六十里,因为其间山崖容易崩塌、土质较松,江潮一冲击就会导致泥沙淤积,隔年小修一次,五年大修一次。由于杭、嘉、湖三郡(今浙江省北部)和苏、松、常三府(今苏州、上海、无锡、常州)征供给官廷和京师官员的漕粮的运送船只必须从此经过,所以这条运河十分重要,通常被称作徒阳运河,也都有六郡协助疏浚。因此,这时的丹阳因为徒阳运河而也在漕运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明朝从嘉靖时期开始衰落,但是漕运在此时并没有衰落。丹阳新开运河,给漕运提供便利同时不再打扰百姓生活,特别是徒阳运河在当时作为六郡运送白粮的必经之道,对漕运的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丹阳运河在这时的地位与作用保障了丹阳城的发展。

上一篇:瓦西里二世的政策对拜占庭帝国影响
下一篇:靖江方言形成的历史因素

《千与千寻》中神话元素的象征意义

《林地居民》中的视角转...

清末民初的广东媒妁与社会变迁

晏殊与晏几道二晏词风之异同

1917-1937杭州基督教青年会与平民教育

北魏平城墓志与邙山墓志...

良知与诗思王阳明诗歌世界初探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安康汉江网讯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