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刘宋政权的建立,是寒门士族与高门士族妥协的产物。东晋政权向刘宋政权的过渡,正是百年门阀政治向皇权政治回归的过程,反映了东晋政权中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门阀贵族最终由次等士族逐步所取代的重要历史史实。晋宋之际,北府兵的权力归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一个侧面清晰地呈现了门阀政治向皇权政治的回归。77419
毕业论文关键词:门阀政治,皇权政治,次等士族,北府兵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liu song regime is rose from the cremation and high gate cremation of compromise。 Transition to the liu song regime of the eastern jin regime, it is one hundred gate regression to the imperial power politics of the political process, reflected the eastern jin regime to long-term stay in the gate of aristocratic replaced by inferior showed gradually the important historical facts。 Jin song dynasties, north the power of the government ownership,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from one side to clearly shows the return of the gate valve politics to imperial power politics。
Keywords:Gate valve politics,Imperial political,Inferior the cremation,North house soldiers
目录
前言5
一、谢氏北府兵的建立··5
1。次等士族的崛起··6
2。门阀贵族的权力更迭·6
二、刘牢之的勋业7
1。北府兵的分化·7
2。一人三反··7
三、皇权政治的回归——刘裕代晋·8
1。刘裕与他的“同谋者”8
2。北府兵权向刘宋皇权的转化·9
结语11
参考文献··12
致谢13
前言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千古传颂的乌衣巷曾道破了门阀政治的衰变,昔日繁荣鼎盛的谢氏一族逐渐消弭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与此同时,由谢玄一手组建的北府兵的命运也随之跌宕起伏。在谈论门阀政治时,前辈学人往往将王、谢等高门士族与之联系在一起,或从士族谈政治,或从政治谈士族。本文望能别出心裁,以谢氏北府兵的兴衰历程为线索详细考察门阀政治走向衰亡的过程,同时探讨以刘牢之、刘裕为代表人物的一批寒门武人也就是东晋社会中的次等士族是如何一步步崛起,最终将中国古代政治引回皇权至上的正途。
一、谢氏北府兵的建立文献综述
西晋末年,北方战火连绵,少数民族纷纷建立割据政权。同时,琅琊王司马睿崛起,晋朝统治集团南迁偏居江左,以建康为都城建立新政权,这也是中国封建王朝史上最早的大规模南迁事件——永嘉南渡。早期北府兵的成员正是晋室南渡时期滞留于江淮之间的流民。这一群体又主要分为两类:其中有因为社会地位相对低下不具备过江资格的寒族,也有一部分人是出于某些原因而不愿意过江。慢慢地,滞留于江淮之间的流民开始发展成为有一定力量的流民武装。新建立的东晋政权对于流民武装的态度十分复杂,朝廷极为担忧流民武装势力过江后对新政权造成威胁,于是在广陵设防,力图将流民武装滞留于江北。但是由于东晋政权力量的弱小,朝廷又不得不寄希望于流民帅们来稳定脆弱的东晋政权。然而东晋朝廷对于流民武装这种复杂的态度并没有持续很久,从一开始的排斥到拉拢再到委以重任只是经过短短几年时间。
晋元帝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之乱爆发,南渡而来的新政权没有太多力量可以依靠,这就使得流民武装的地位迅速上升。南来的流民帅郗鉴因平定王敦之乱有功,而受东晋朝廷任用,晋明帝太宁三年(325年)“(郗鉴)遷车骑将军、都督徐兗青三州军事、兗州刺史、假節,鎮廣陵。”咸和年间郗鉴从广陵移镇京口,组织江淮流民充任北府兵,他是最早以京口为基地的北府镇将。此后,北府兵由于大规模北伐不断消耗得不到及时补充,逐渐瓦解溃散,北府旧将士卒流窜于江淮之间。至太元二年(377年),“(孝武帝)征西司马谢玄为兖州刺史、广陵相,监江北诸军”谢玄才以京口为基地重新组建北府兵。那么,门阀政治与谢氏北府兵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