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福楼拜名作《包法利夫人》,因其在艺术上的独特表现,历来被认为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故事所揭露和批判的,主要是当时第二帝国的社会现实。女主人公爱玛一生都在梦想着传奇式的爱情,做出了许多当时男权社会不允许的行为,用尽一生追求理想最后以服毒自尽结束生命。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爱玛情感堕落的过程,努力探求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根源。83888
关键词:爱玛;人性;悲剧;爱情
The tragedy of Emma in the theory of Madame Bovary
Abstract:Flaubert's masterpiece, "Madame Bovary", because of its unique artistic expression has always been recognized literary history is classic。 Stories expose and criticize, mainly at the time of the Second Empire of social reality。 Heroine Emma lifetime dreaming legendary love, made a lot of the time allowed patriarchal social behavior, the exhaustion of his life trying to escape the pursuit of ideals and finally to end their lives。 Author with delicate brush strokes depict the fallen hero Emma emotional process, and strive to explore the root causes of this social tragedy。
Key Words: Emma Bovary;Human nature;Tragedy;Love
目 录
摘要 1
Abstract 1
前言 1
一、作为个体生命的人性追求 2
(一)对爱情的憧憬和生活的期待 2
(二)性渴望下的独特生命体验 2
(三)女性的生存意识 3
二、浪漫与平庸的两极化落差 4
(一)背离现实的虚化理想 4
(二)腐化堕落的社会风气 5
(三)纸醉金迷的诱惑 5
三、“自我”与“他者”的精神错位 6
(一)真善美的精神错位 6
(二)“自我”者性格的使然 6
结语 7
参考文献 7
致谢 9
论《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悲剧
前言
居斯塔夫·福楼拜,法国著名作家。1821年出生于法国卢昂一个传统的医生家庭。“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对19世纪法国社会风俗人情进行真实细致的描写和记录的同时,超时代、超意识地对现代小说审美趋向进行探索。”[1]代表作品有《包法利夫人》、《圣安东尼的诱惑》、《情感教育》、《萨朗波》和《布瓦尔和佩库歇》等。
福楼拜的早期作品多是描写浪漫zhuyi的,1851年,在现实的重压下,福楼拜第一次尝试“脚踏实地”的写作风格,即后来的现实zhuyi文学思想代表作《包法利夫人》。《包法利夫人》的现实性可以在作者的通信集中得到证实,作家安德烈·泰维尔认为福楼拜将司汤达的影响推向了一个更高点。《包法利夫人》是一部历史性的小说、体现最通俗的现实性。本文主要从个体生命对人性的追求,浪漫与平庸的两极化落差,“自我”与“他者”的精神错位三个方面来论述爱玛悲剧的一生。论文网
一、作为个体生命的人性追求
(一)对爱情的憧憬和生活的期待
女主人公爱玛出生于外省一户殷实的农家,天生敏感,感情丰富,极具丰富的想象力,常常超出了其他同龄人。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都会把女孩子送进修道院接受教育,培养贵族式的思想感情和言行举止,为日后进入上流社会打下基础。[2]爱玛的父亲鲁俄老爹心地善良,爱女心切,为了让女儿步入上流社会,也把爱玛送去修道院。在修道院里,“修女们在训戒时,反复拿未婚夫、丈夫、天国的情人和永恒的婚姻这些概念进行比较,在她的灵魂深处,唤起意想不到的柔情,而宗教音乐课上所唱的抒情歌曲,全都格调低下,音调轻浮,使爱玛窥见了诱人而又变化莫测的感情世界。” [2]在这种情况下,爱玛不仅没有得到心灵的“训诫”,而且适得其反,更加助长了她压抑的情感和对新鲜事物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