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综述
全球化时代与大众传播时代的双重背景下,城市形象传播获得广泛关注和重视,同时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点。众多学者选取不同类型的城市,或从不同的角度对城市形象以及城市形象传播的概念、特征、原则、方法等进行了研究。在中国知网以“城市形象传播”为主题词,选择“新闻与传媒”学科类别,共有记录196条,其中,新闻传播学领域的著名期刊论文有43条记录;博硕士学位论文有59条记录。此外,与城市形象相关的著述有近50本。
(一)城市形象的研究
1.城市形象的界定
“城市形象”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杰出的人本主义城市规划理论家凯文•林奇在1960年出版的《城市意象》这一著作中提出。他认为任何一座城市都有一种公众印象,它是由很多个人印象叠加而成的;或是有一系列的公众印象,其中的每一个印象都是一定数量的市民所共有的。由于凯文•林奇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城市形象设计,因此他把人对城市环境的理解仅仅认为是对物质形态(主要是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五类)的知觉认识。[1]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引入“城市形象”这一理念,国内最早对“地区形象”进行定义的是罗治英,其给出的定义是:“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内外部公众对该地区的内在综合实力、外显表象活力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2]
对于城市形象的界定,国内外学者有众多论述。一些学者从“人”的角度出发,认为城市形象是人们对城市的主观印象、总体分析、综合评价;另外一些学者从“城市”的角度出发,认为城市形象是城市展示给公众的综合性印象,是城市内在与外在各要素的综合表现。对于城市形象的概念,并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但众多学者对城市形象的认知是具有共通性的。概括地说:城市形象就是综合城市的景观、文化、精神等众多元素而形成的外在表现,是人们对城市的总体印象与评价,是城市所拥有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无形资产。[3]后期综合各类论述,对城市形象较为全面的定义为:城市形象是指公众对一个城市的内在综合实力、外显表象活力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反映了城市总体的特征和风格。[4]
2.城市形象的重要性
城市形象既然是城市总体的特征和风格的反映,是公众对一个城市的综合评价,那么城市形象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具有相当大的重要性。欧洲有学者将城市形象视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他们认为独特的城市形象是对城市现实的一种理论再现,也是城市与其外部的环境和人口进行联系和沟通的一种工具,可以有效地吸引媒体的关注,与此同时,整体提升城市价值。[5]国内有学者将城市形象看作是市场上影响人们是否选择消费城市的决策和行为的关键因素。[6]众多学者在论文著述中提及并肯定了城市形象在推动城市发展以及提升城市价值、城市影响力、城市竞争力等诸多方面的重要性。
3.城市形象的研究视角
到目前为止,我国现有的对城市形象的研究视角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别:一是从建筑学、规划学的视角,侧重于研究城市规划对城市形象设计的影响;二是从公共关系学、营销学的视角,探讨城市形象的构成以及建立良好城市形象的方法和途径;三是从城市社会学的视角,研究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问题,进而剖析城市形象的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四是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探讨城市形象的建构与传播,以及城市形象传播与民意的互动等。以上四大类别中,建筑学、规划学和环境美学是城市形象研究的发源之处。伴随着新世纪大竞争时代的到来以及城市化、城市竞争的需要,人们开始从公关营销学的角度出发,对城市形象建构与传播进行研究。[7]通过对相关论文著述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以上四种视角并不是完全独立分开的,其实际探讨的内容会有交集重合的部分,这也体现了城市形象研究的综合性及跨学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