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方便的捐款方式
互联网公益为民众提供了便捷的捐款方式,用户既可以选择微信、微博转账,也可以通过网银快速支付,符合用户使用习惯。在捐助金上,更安全,更透明。
(4)多样化公益项目
草根公益组织依托互联网平台可以发起形式多样的公益项目,打破了捐款在传统公益行动中的主导地位。公众在个人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每一次转发都是一次参与。
2)注重公益信任
互联网公益平台,每一个参与者都成为监督者。首先项目真实性需要他人证明,项目由爱心团成员证明,爱心团主要由各地志愿者组成,项目需要得到爱心团每一个成员的认可才可以上线发布。此外公益组织还可以把项目推送给公募机构,公募机构有一套自己的公益项目核实体系,当通过公募机构的认证之后才可以募集善款。从项目开始到项目结束,每一个环节都由参与者实施监督权力,再加上公益信息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快速传播,有利于保障参与者快速识别虚假项目,最大限度保证公益项目的真实性。
1。1。2互联网时代公益变革
1)行政公益转向全民公益
传统公益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公益模式呈现为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式,此模式参与者基数较大,但参与者多属于被动型参与,个人自主性较小,无法选择参与形式及参与内容,且行政公益往往呈现出阶段性和任务式。互联网平台提供了一种新的公益传播和参与方式。在公益平台,用户可以拥有多种公益角色:关注者、发起人、捐款人、监督者、转发者等,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互联网的介入让公益事业真正走向全民公益[1]。
2)由定向募捐转向大众募捐
中国传统公益募捐形式以行政劝募和企业劝募为主,属政府主导公众捐款,具备一定强制性。劝募对象定向性,劝募形式单一性,捐赠内容单一性。互联网公益的劝募形式打破传统劝募的三大特性。首先,劝募对象由特定群体转向大众群体;其次,劝募形式由行政命令式转向以公益项目本身和传播方式吸引公众;再次,捐赠内容由单一物质捐赠转向物质、时间和专业技能等复合捐赠。
3)由监督缺失转向大众监督
中国传统公益存在社会监督缺失的现象,由于缺乏获取信息的渠道,公众无法对公益组织进行有效监督。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新媒介为社会监督公益提供了可能,互联网公益平台搭建传播沟通及交流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特性来设计公益监督程序,该程序的推广及应用促使公益监督走向规范化和组织化[2]。互联网为公益监督提供了技术性手段,使得社会监督成为可能。互联网与公益项目的结合,使得信息公开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成为必须,互联网正在逐渐塑造公益组织的公益素质和公益理念。
1。2 公益组织管理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研究设计的管理信息系统满足了作业本公益协会的工作需要,为其他民间公益组织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了参考和样例,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具体表现为:
1)有助于提高作业本公益协会管理水平。通过系统提供的查询检索、统计汇总等功能,使作业本公益协会的项目一目了然,实现了大众在线参与公益项目,减少了协会管理者的大量手工劳动,提高协会工作效率。通过作业本公益协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对协会公益项目管理标准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为民间公益组织的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了参考的案例。草根公益组织正在逐渐成为社会公益事业的主要力量,重视公益组织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系统与业务的融合能力成为新的管理趋势。作业本公益协会管理系统的设计为其他同类的公益机构提供了借鉴。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