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第一条地铁线路在英国伦敦开通,自此以后开创了大城市客运快速轨道交通发展的新纪元[8]。随着地铁在公共交通系统中的地位日渐提高,如何可以提高地铁换乘站枢纽运营效率成为了地铁建设中的一个难点。87473
日本东京的铁路车站通过多层连接的方式,成功连接了铁路与地铁以及其他市内公交的换乘,英国伦敦还通过使用智能卡、扩大停车场、公共交通接驳设施等措施来提高铁路换乘的便捷性。
法国De Gaulle的航空港在同一建筑里有高速列车、巴黎区域快速铁路、空港内部的迷你地铁,并且有自动用步行道进行不同交通的换乘,方便乘客进行换乘。
发展初期的国外换乘站,存在着构造较为复杂并且换乘也不方便的问题,现在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努力让乘客只需横过站台就能实现两条线间的换乘,此换乘方法称之为“Door To Door”[16]。
因此,国外以地铁车站为中心的城市换乘枢纽的建设,它总的趋势表现为以下六方面的特点25]:
(1)最短的换乘距离;
(2)安全与完善的服务条件;
(3)各种交通工具之间的联运;
(4)简明的平面组织设计和清晰的诱导标识;
(5)舒适的换乘条件以及足够的换乘空间;
(6)智能化的运营趋势。
国外对大型的交通综合枢纽的研究比较多,例如地铁与空港的换乘、地铁与铁路的换乘、地铁与市际交通的换乘等,但是对于地铁线网之间的换乘理论研究方面没有系统的研究。此研究需要吸收国外地铁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的设计研究成果来为地铁之间的换乘作出系统化的研究。论文网
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从1969年于北京建立了第一条地铁线路至今,有近50多年的历史。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上涨,居民出行选择地铁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而我国以往的地铁建设环节中,我们对地铁换乘以及和其他交通工具间的换乘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就容易降低地铁换乘站运营效率。
我国的交通科研人员在地铁换乘站设施、地铁换乘站客流量、地铁换乘站评价等各种方面进行了相关的分析调查。
(1)换乘站设施方面:
徐前前[9]通过具体分析手段,得到的换乘站设施协调的目的,就是为满足旅客换乘方便,效率高,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需求,以及设施能力的适应性和客流的需求。
蒋启文[2]的研究是以城市地铁站的进出口站设施为基础,对其设施优化的问题为目的的,与之相配套的交通流理论、排队论和系统仿真理论,来分析不同配置的地铁进出站所需要的集散能力,通过建模、仿真和指标评价等手段,以优化车站设施的配置。
隋晓波[15]从整个系统着手分析了地铁换乘站设施的配合问题,以崇文门换乘站为例,又设计了地铁换乘站,进而使地铁运营人员能够对地铁换乘站内各种设施的使用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能够使换乘站高效得运转。
(2)换乘站客流方面
张国武[11]对地铁中旅客通行时在通道、自动手扶梯以及楼梯等的时候步频、步幅、步速以及个人所占空间等,构建了科学的数学模型,在地铁旅客换乘过程中走行的特征分析,并且还构建了时间和乘客人数相关的数模。
谢玮[12]在构建地铁客流控制路径搜索模型的基础上,和在综合考虑地铁客流高峰时期路径的选择影响和地铁车站安全性因素的影响下,依据乘客路径选择多阶段决策过程,构建车站行人步行网络。
张义然[13]运用仿真软件Anylogic作为分析工具,对地铁换乘站内乘客流线的设置方案进行研究,并进行合理性分析、方案优化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