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学者们开始关注到龙门石窟及对其进行比较全面的研究大体上起于20世纪。1899年鲁博兰斯·兰格初访龙门,之后在1902年发表了最初的关于龙门石窟的介绍。法国的著名汉学家爱德华·沙碗在1907年时出版了《北中国考古图谱》,之后又公布了许多极为珍贵的龙门石窟的照片,并把龙门石刻的550品造像题记的文字翻译成了法文,这是将中国的石刻造像题记艺术传播到国外的一次十分有意义和价值的研究。美国的大收藏家弗利尔在1910年对龙门石窟进行了访问,并且以日记和照片的形式记录下他的龙门之旅《佛光无尽》,对中国和美国的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文化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瑞典学者喜龙仁在《四到十五世纪的中国雕塑》一书中介绍了龙门石窟。1941年,日本著名学者水野清一、长广敏雄出版的《龙门石窟之研究》引起了较多关注,其公布了有关龙门石窟的十分珍贵的照片及其拓本,共收集碑刻目录2429品。现代学者对它的关注和研究也非常多,这里就不再详述了。62082
国内相关研究
从宋朝开始,欧阳修、赵明诚等人就对龙门石刻造像题记非常感兴趣并且做了相关的录目、录文工作。但是此后有关它的学术和其他方面的研究都比较少。直到清朝的乾隆、嘉庆年间,金石学研究大家黄易最早在龙门石窟进行拓碑,他访拓的四品就是之后著名的《龙门四品》。首次大力提倡“碑学”的阮元则成书《北碑南贴论》和《南北书派论》。包世臣著有《艺舟双楫》;康有为提出“尊碑抑贴”的观点,又成书《广艺舟双楫》,对龙门石刻造像题记书法十分赞赏和推崇。
到了民国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由关百益编写的《伊阙石刻图表》。文献综述通过这种简明的表格形式,清晰准确地呈现出了主要洞窟的位置、名称、造像、题记等的情况,并且呈现出龙门石窟的十分珍贵和精致的照片和拓片。他的《龙门百品》也是研究龙门石窟造像题记的非常重要的资料,其中提出了北朝的造像题记都比较小型,将魏碑体的书法最初期的质朴自然、刚劲奔放的艺术特征展现了出来的观点。
近现代及当代的研究则从比较多的视角研究龙门石窟,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步连生的《龙门北魏窟造像艺术探源》,刘景龙的《龙门石窟保护》、《龙门二十品——碑刻与造像艺术》,宫大中的《龙门二十品和北魏书体》、《龙门三十品拓谈》、《洛阳魏碑综述>等。
华人德则通过对南北朝碑刻的深入研究,引出了对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的思考。他还提出了典型的魏碑体最早见于龙门造像的观点,也使我们对龙门石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田光烈在《佛法与书法》中对龙门石刻的造像题记进行过分析和赞赏,把造像题记书法作为中国的书法艺术的一个高峰。
张乃翥在《龙门佛教造像》中收录250多幅精美的彩图,文字解说也细致入微,仿佛令我们看到了真正的龙门石窟。马健中在《巩县石窟北朝造像题记及其书法研究》与龙门石刻造像题记作了比较研究,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了解到龙门石刻造像题记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