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后期,马可尼的第一个火花隙实验就已经提出来了。他使用铜线阵列实现了首次跨大西洋的电波发射与接收。关于天线电干扰的文章大约在1920年左右在各种杂志上出现。二次大战期间无线收发设备的使用,使得设备之间的干扰的例子开始增多。但是电子器件密度远小于今天,通过在并不拥挤的频谱上发射频率的重新分配,或尽量远离噪声源,通常可以解决问题。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芯片的发明,电子器件的密度越来越高,频谱也越来越拥挤。到目前为止将对EMC的关注引领到最前沿的主要是数字信号处理和计算机技术。从计算到数字处理再到数字控制,以数字化实现各种不同功能变得非常普遍,这也意着含频谱分量的噪声源密度变得相当大。64573

    由于干扰有线和无线通信的数字系统日益增多,所以1979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颁布了一个规定要求所有的数字设备的电磁发射必须低于某个限定值。除非“数字设备”的电磁发射满足FCC强制的限定值,否则不能在美国销售。这并非意着安置美国处在指定电磁发射限定值的“净化电磁环境”的最前沿。1933年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在巴黎的一次会议上建议成立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来处理不断出现的EMI问题。CIRPS在二战结束后与1946年在伦敦重新召集会议。随后的多次会议产生了各种技术出版物,讨论测量技术,建议发射限定值。目前主要有一下几个标准:CISPR22信息技术设备无线电骚扰;CISPR25为保护车辆上安装的接受机而制定的骚扰限值与测量方法;CISPR14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及类似器具的射频发射EMC标准要求;CISPR11是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所制定的用于工业,科学和医疗(ISM)设备和电火花腐蚀设备的电磁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但不包括应用于电信,信息技术和其他国家标准涉及的设备。CISPR20音视频测试系统。论文网

    为了开展中国自己的无线电干扰标准化工作,1985年在国家技术监督局的领导下,成立了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全国无干标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国家的标准化法提出:“国家鼓励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故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已成为我国编制各级电磁兼容标准的指导思想。

    我国电磁兼容标准的主要来源有:

    ①CISPR出版物;

    ②IEC/TC77指定的IEC61000系列标准;

    ③美国军用标准。我国的军用标准主要取材于此,其中电磁兼容标准号为GJB151和GJB152。

    ④国外先进企业标准。这部分标准的数目甚少。

    ⑤部分根据国内自主科研成果指定的标准。目前在国内执行的系统间电磁兼容标准中,有一些就是根据国情而自主编制的。

    其中GJB151A主要是我国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其规定了军用电子、电气、机电等设备和分系统的电磁发射和敏感度特性的要求,为研制和订购单位提供电磁兼容性设计和验收依据。GJB152A是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测量。

上一篇:图象分割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参考文献
下一篇:GPS接收机研究现状

微课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翻转课堂国内外研究现状

小学全科教育研究现状综述

教材的比较研究现状

国内外会议产业现状研究

低段小学生实践类作业研究现状

媒妁史媒人研究现状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安康汉江网讯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网络语言“XX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