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旅游产品研究进展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国外就开始了对旅游产品的研究,在这个时期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旅游产品的实证研究,相对而言,对旅游产品的基础性研究理论就比较缺乏,80年代以后,对旅游产品的理论研究开始逐渐增多。1980年,“生命周期”概念被加拿大学者Butler引入旅游地,建立了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即旅游产品具有投入、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在80年代初,国外学者提出了旅游体验这一概念,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普恩(Poon)认为,旅游目的地想要不断提高竞争力,就必须保持可塑性,即长久的创新,不断变化,旅游产品是可变的、可细分的,时刻根据市场的变革而塑造的,产品的创新是市场策略的关键[1]。71663
2国内旅游产品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以后,旅游业开始在我国作为经济型产业发展起来,因此我国旅游产品也从这个时候开始进入发展起步期,我国旅游产品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1978—1987年为我国旅游产品开发的初级阶段
这一阶段处于我国旅游研究初期,旅游产品开发的重点主要放在资源优势的有效发挥以及扩大旅游景点的数目上,我国旅游产品发展在这一时期内是以观光型的产品为主,开发档次低,产品类型少,主要以增加景点和基础设施的数量的方式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这期间有关旅游产品的研究文献也不是很多。
(2)1988—1998年我国旅游产品处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阶段
经过第一阶段的发展,我国观光旅游产品定型并作为主要旅游产品开始大规模的投入旅游市场,但这个时期由于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转变和市场需求的变动,使得纯粹观光型产品已经不在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随着游客旅游动机和旅游方式开始多元化和多样化,具有参与性、娱乐性的新产品构成了新的市场中心和发展方向,专项旅游产品开始流行。针对这种情况,学者们不停地进行理论研究与摸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效,表现为不但研究旅游产品的相关论文数量大规模增多,并且研究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一是钱炜、唐开康(1994)对旅游产品可替代性,也就是旅游产品的特色和个性进行的研究[2]。二是对我国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如萧潜辉(1991)[3]的研究,这类研究是基于对观光类产品的分析,进而提出优化观光产品、发展非观光产品的对策和建议;三是对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徐春晓(1997)对“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论”的理论思考[4]。在这一阶段,对旅游产品的研究主题并不明确,对市场在旅游产品开发中的作用认识也不深刻。论文网
(3)1999年至今产品创新阶段
20世纪90年代后期,伴随我国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对旅游产品研究的论文数目大规模增加,在知网等数据网站上搜索“旅游产品”,有很多的相关文献,这个阶段对旅游产品的研究内容更广泛、深入。主要有以下研究:一是在生态旅游理念下指导下对旅游产品开发的研究。如王大悟(1999)提出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区别[5];二是关于文化与旅游产品的关系及其研究。王萍(2012)通过对湘西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进行研究,提出要对民俗资源进行深度发掘,使其成为对游客具有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6];三是新技术、新方法在旅游产品开发上的应用研究。金竹、高莎(2005)提出了生态旅游产品的绿色营销战略[7];四是关于旅游产品结构优化以及旅游产品创新的研究。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讨旅游产品结构优化以及产品创新的问题,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区域旅游产品发展;五是对专项旅游产品开发的研究。索生安(2012)从游客、旅行社等方面论述了专项产品的重要性并且给出了开发策略[8]。